改善提案的定义 改善提案是指针对本事业部现场和间接部门在工作中存在的所有不合理或需改善的地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或可实施的方案。 改善提案的范围 改善提案受理范围
管理体制:有利于公司文化建设,有利于现场、行政、财务等管理,提高团队士气等合理化建议或方案。
品质改善:降低不良损金额,降低材料不良率,提高产品一次合格率等方面的提案。 降低成本:效率提升,作业方法改善,工艺流程改善,治工具或设备改善,物流改善,布局改善,降低消耗品使用量,其他成本降低之方法的提案。 生产技术:生产方式改善与变革的方法与建议,新生产技术的建议、实施方案等提案。 有关安全生产、生产环境改善、5S改善之提案。
非建设性之批评、抱怨、涉及人身攻击内容,以及无具体改善内容或内容重复的提案等将不予受理。
制度改善提案体制的方针、年度计划与目标; 跟踪改善提案制度的实施情况、成果; 任命相关人员、审定奖励成果及活动经费; 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工作。 (2)推进及执行员会的职能
负责与提案者的日常联络、提案跟踪与指导; 负责提案的初审工作及提案的推广工作;
负责各提案实施效果的跟踪、确认与评估工作; 定期参加改善提案的相关会议;
负责培训、指导本单位员工的问题意识、改善意识。 (3)评审员的职能
在评审过程中必须做到公平、公正的原则; 定期参加改善提案的相关会议。 (4)事务局的职能 各种会议的组织;
改善提案的宣传工作,改善提案的整理、存档等工作; 改善提案活动实施的总结、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完善; 改善提案活动经费管理、奖励活动的组织与主持。 改善提案的处理
改善提案内容与现行的作业标准、加工标准有时,应先经相关人员确认后,列出临时标准后实施,实施达到预期效果后修改现行标准。
为了营造各部门内公平、合理竞争的环境,各级评审担当者及改善者本人(或团体)
须保持高度素养,对改善提案的评审必须遵循公平、公平、公正的的原则。 团体提案以主导人员(以组长负责)为主体进行评审。 改善提案的评审
改善提案评审由改善提案促进会根据以下改善提案评定表进行分类汇总,然后按各类别进行评定。评审总共4项计100分,根据改善提案内容及评定基准给予评定分数,合计后为最后得分。评审为体现全员的统一平台,按改善提案提出者的工作业务内容及工作范围划分为四类别进行评审:
(1)创新度(25分) 必须是本期提出的;
在此之前没有类似的作业方法、加工方法或管理体制等;
能更高层考虑问题(即超出本职工作范围)可考虑加分,提倡全局意识; 对本职工作没做到位而进行更正的提案,得分有折扣; 改善提案对某领域具有改善、的促进作用。 (2)可实施性(20分)
最好能体现实际价值,能产生经济效益; 不能实施,但非常有创意也可以参加提案;
两个方案实施效果相同(但提案者不属于同一部属内),应考虑实施难度。 (3)实施效果(35分)
品质改善时,可从合格率、直行率、不良品金额等方面来衡量。 (4)可推广性(20分)
改善方法可否运用于其他工程或其他品种;是否可以在部门内或公司水平展开,若可以,则依水平展开范围进行评定;
改善后提案方法可否实施标准化。 改善提案的评审标准
所有改善提案都将参加2月一次的部门评审(终审)活动; 改善提案据提案工作内容实行分类表彰和奖励:
根据评审分类确定改善提案的等级,优秀提案将获得部门表彰和奖励;
所有改善提案将参加半期一次的最有价值提案奖、最具创新提案奖、最佳提案奖及最多提案奖活动;
改善提案(提案件数、提案质量)将作为期末绩效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同时与晋升、外派培训挂钩;
所有参与改善提案的人员及相应的提案内容都会以板报形式进行宣传。 改善提案的保管:
最终评审后的改善提案由IE部门完整保存,保存期为两年。 4.改善提案专用填写纸
备注:团体提案,在提案者中填写组长,其他成员另外附上。 最终得分=初审平均得分×复审平均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