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
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 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①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是不能无限制地溶解某种溶质;
②温度能够影响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能力,升高温度,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增强。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明确前提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和“在一定量溶剂里”。改变温度或溶剂的量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明确溶质的种类:可说“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如在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氯化钠,但可继续溶解蔗糖等物质,对于蔗糖来说,可能就不是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能形成其饱和溶液,但酒精与水能以任意比例互溶,不能配成酒精的饱和溶液。
注意
(1)大多数不饱和溶液加入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都能变为饱和溶液。
(2)在一定条件下,任何饱和溶液加入溶剂都能变成不饱和溶液。
溶剂:不指明溶剂时,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溶解度是定量衡量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溶解性是定性衡量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2)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习惯上把难溶物质叫作“不溶”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