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2. 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7. 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8. 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9.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xxx煣xxx,xxx使……弯曲xxx)
13. 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16. 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17.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19. 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20.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21. 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22.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23.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25.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27.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28.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9.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3. 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35.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36.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3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
42.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50. 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52.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54.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56. 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7.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59. 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60. 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64. 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今义: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