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一部专著茶悟人生哲理句子,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茶悟人生哲理句子,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茶悟人生哲理句子,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它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它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它是中国古代专门论述茶叶的一类重要著作,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方面的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启了中国茶道的先河。且《茶经》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除茶法外,凡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叙述。以后茶书皆本于此。
《茶经》全书共7 000多字,其篇幅并不大,共分3卷10节。
一之源,论述茶的起源、名称、品质,介绍茶树的形态特征、茶叶品质与土壤的关系茶悟人生哲理句子;
五之煮,写煮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优劣,叙述饼茶茶汤的调制;
六之饮,讲饮茶风俗,叙述饮茶风尚的起源、传播和饮茶习俗,提出饮茶的方式方法;
九之略,谈哪些茶具茶器可省略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省略哪些制茶过程、工具或煮茶、饮茶的器皿;
十之图,提出把《茶经》所述内容绘在素绢上挂在座旁,《茶经》内容就可一目了然。
《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的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的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启了中国茶道的先河。且《茶经》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除茶法外,几乎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叙述。
1.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duō) 之。
译文:茶,是我国南方的优良树木。它高一尺、二尺。有的甚至高达几十尺。在巴山、峡川一带。有树杆粗到两人合抱的。要将树枝砍下来,才能采摘到芽叶。
这一句说明了茶是起源于四川一带,有的是矮小的灌木类,也有高大的乔木类。
2.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ǎn) .
译文:它被称作茶,又被称作槚(本为楸木),又叫蔎(香草),又叫 茗(茶树的嫩芽),又名荈(茶的老叶 )。
这句里说了几个平时用来代以指茶的字,这个很有用啊。
3.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
译文:种茶的土壤,以岩石充分风化的土壤为最好,今有碎石子的砾壤次之,黄色粘土最差。
4.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译文: 茶叶的品质,以山野自然生长的为好,在园圃栽种的较次。在向阳山坡,林荫覆盖下生长的茶树,芽叶呈紫色的为好,绿色的差些;芽叶以节间长,外形细长如笋的为好,芽叶细弱的较次。叶绿反卷的为好,叶面平展的次之。生长在背阴的山坡或山谷的品质不好,不值得采摘。因为它的性质凝滞,喝了会使人腹胀。
茶叶要在向阳的地方生长的才好,要紫色如笋般的嫩芽.以前我喝过一些茶总感喝完之后肚子涨涨的,看来是背阴的地方生长的了。
5.茶为累也,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有生泽州、易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
译文:茶和人参一样,产地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甚至会带来不利影响。上等的人参出产在上党,中等的出产在百济、新罗,下等的出产在高丽。出产在泽州、易州、幽州、檀州的(品质最差),作药用,没有疗效,更何况比它们还不如的呢!
这句说的是人参,人参的效用与产地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别迷恋市面上的人参,特别是人工种植的.... 其实茶也一样,不同产地就算茶树一样,出来的茶叶也不同,所以龙井一定要杭州的,毛峰一定要黄山区域的。
6. 茶之笋者,竽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译文:肥壮如笋的芽叶,生长在有风化石碎块的土壤上,长达四至五寸,好像刚刚破土而出的薇、蕨嫩茎,清晨带着露水采摘它。
7.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译文:当天有雨不采,晴天有云也不采,晴天才能采,采摘的芽叶,把它们上甑蒸熟,用忤臼捣烂,放到模型里用手拍压成一定的形状,接着焙干,最后穿成串,包装好,茶就可以保持干燥了。这句还把制造唐朝时茶饼方面也大致说了。
8.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又水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蓄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
译文:山水,最好选取乳泉、石池漫流的水(这种水流动不急),奔涌湍急的水不要饮用,长喝这种水会使人颈部生病。几处溪流汇合,停蓄于山谷的水,水虽澄清,但不流动。从热天到霜降前,也许有龙潜伏其中,水质污染有毒,要喝时应先挖开缺口,把污秽有毒的水放走,使新的泉水涓涓流来,然后饮用。江河的水,到离人远的地方去取,井水要从有很多人汲水的井中汲取。
这里很详细的说明了水的选取,所谓水为茶母,水的重要不言而喻.并不是泉水就是好水,还要有所选取哦。
9.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 ;已上 ,水老,不可食也。
译文:水煮沸了,有像鱼目的小泡,有轻微的响声,称作'一沸'。锅的边缘有泡连珠般的往上冒,称作'二沸'。水波翻腾,称作'三沸'。再继续煮,水老了,味不好,就不宜饮用了。
这就是著名的三沸了,一沸如鱼目,二沸如连珠,三沸如鼓浪。
10.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轻细者曰花。
译文:'沫饽'就是茶汤的'华'。薄的叫'沫',厚的叫'饽',细轻的叫'花'
11.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澹。且如一满碗,啜半而味寡,况其广乎!
译文:茶的性质'俭',水不宜多放,多了,它的味道就淡薄。就像一满碗茶,喝了一半,味道就觉得差些了,何况水加多了呢!
12.其色缃也,其馨也.其味甘,槚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
译文:茶汤的颜色浅黄,香气四溢。味道甜的是'荈',不甜的而苦的是'槚';入口时有苦味,咽下去又有馀甘的是'茶'。
13.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juān)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
译文:为了解渴,则要喝水;为了兴奋而消愁解闷,则要喝酒;为了提神而解除瞌睡,则要喝茶。
14.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 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译文:作为饮料,开始于神农氏,由周公旦作了文字记载而为大家所知道。春秋时齐国的晏婴,汉代的扬雄、司马相如,三国时吴国的韦曜,晋代的刘琨、张载、陆纳、谢安、左思等人都爱喝茶。 这一句历数了各代的爱茶人士,当然是唐以前的。
15.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译文: 茶有九难:一是制造,二是识别,三是器具,四是火力,五是水质,六是炙烤,七是捣碎,八是烤煮,九是品饮。
一、茶为累也,亦犹人参。
出自《茶经·一之源》。茶的质量是有差别的,甚至可能带来不利影响,这和人参的情况相似。
二、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
出自《茶经·六之饮》。称得上是珍美馨香的茶,最好的是一炉只出三碗,其次是五碗。
三、茶之为用,性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出自《茶经·一之源》。茶能饮用,因为它属寒性物质,饮茶,对品行端正、节俭有德的最合适。
四、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出自《茶经·一之源》。种茶的土壤,上等的茶树长在风化石碎烂的土壤上,中等的茶树长在砾壤土上,下等的茶树长在黄泥土上。
五、茶之笋者竽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
出自《茶经·三之造》。壮硕如同竹笋一样的茶叶,生长在碎烂的土壤中,当长到四五寸的时候,就像那刚刚长出嫩芽的薇、蕨,在凌晨的时候,便可以去采摘它。
六、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出自《茶经·一之源》。所谓的茶,是南方的一种优良的草木职务。有的茶树有一尺、两次,甚至几十尺之高。
七、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出自《茶经·一之源》。茶树就如同皋芦一样,茶叶就如同栀子一样,茶花就如同蔷薇一样,茶树的种子就如同棕榈子一样,茶的蒂就如同丁香的蒂一样,茶树的根就像胡桃树的根一样。
八、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出自《茶经·一之源》。如果在生病头脑发热、胸闷口渴,头痛,眼涩,四肢无力,关节疼痛,这时候喝上四五口茶水,就如同喝上进了醍醐、甘露一样。
九、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出自《茶经·六之饮》。制作茶有九种难处分别是:制作,辨别,器物,火力,水质,烘烤过程,加工捣碎,蒸煮和饮品。
十、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出自《茶经·六之饮》。有的人在茶中加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物,煮的时间长了,将茶水扬起起来变清,或者有的人将煮好后的茶水去掉上面的一层沫,这样留下的茶水,就相当于水沟中的沸水一样,可是人们却往往这样去做。
一个人在这种神清气爽,心气平静,知己满前的境地中,方真能领略到茶的滋味。因为茶须静品,而酒则须热闹。茶之为物,性能引导我们进入一个默想人生的世界。----林语堂
一个人平日里散淡恬静,与世无争,轻声细语,拈花微笑,就可以说是有"吃茶的心境"了。在冬天,在雪朝,风风雨雨,能吃上一杯红茶,我想,是有福的。红茶之色,如丹枫趵梦痕。红茶的味道,对我而言,像是往事的味道。----车前子
记不起哪一位英国作家说过,"文艺女神带着酒味","茶只能产生散文"。而咱们中国诗,酒味茶香,兼而有之,"诗清只为饮茶多"。也许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杨绛
夕阳西下,晚风徐来,捧着手中的茶,茶虽粗,却有野香,水不佳,但系山泉。顿时间,我也把眼前的纷扰、混乱、喧嚣、嘈杂的一切,置之脑后,在归林的鸦噪声中,竟生出"天凉好个秋"的快感。茶这个东西,使人清心、沉静、安详、通悟。----李国文
对于耽饮者,品茶,有助于缅念过去遥瞻未来,有助于独自浸溺于创造构思中,也有助于萌发友朋间隽言妙语之谈兴。----艾煊
爱茶的理由,是和"爱佳人"一样。享乐自己,也装点自己。----阿英
如果身无事牵,邀之一二知友,在茶馆里泡了一壶清茶,安闲地坐他几个钟头,随意啜茗谈天,也是悠然尘外的一种行乐法子。----吴秋山
人无贵贱,谁都有分,上焉者细啜名种,下焉者牛饮茶汤,甚至路喧埂畔还有人奉茶。----梁实秋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断不可少。----周作人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鲁迅
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烟酒虽然也是我的好友,但它们都是男性的----粗莽、热烈、有思想,可也有火气。未若茶之温柔,雅洁,轻轻的刺激,淡淡的相依,是女性的。----老舍
4.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素瓷传静夜,芳气清闲轩。
5.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8.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9.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凡尘。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10.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12.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 举头望日影,已复西南斜。
13.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15.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茶悟人生哲理句子?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16.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21.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22.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30.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31.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34.一枪茶,一旗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为作差。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
36.雨前虽好但嫌新, 火气难除莫近唇。 藏得深红三倍价, 家家卖弄隔年陈。
1.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为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主要有三条线路:即青藏线(唐蕃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在这三条茶马古道中,青藏线兴起于唐朝时期,发展较早;而川藏线在后来的影响最大,最为知名。这三条道路都与昌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滇藏线和川藏线必须经过昌都,它们的发展是与茶马贸易密切相关的。
2. 茶马互市
据考察历史,"茶"字最早出现在《百声大师碑》和《怀晖碑》中,时间大约在唐朝中期。806—820年,在此之前,"茶"是用多义字"荼"表示的。
"茶"字的基本意义是"苦菜",上古时期人们对茶还缺乏认识,仅仅根据它的味道,把它归于苦菜一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当人们认识到它与一般苦菜的区别及其特殊功能时,单独用于表示它的新字也就产生了。
茶与粮食,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可是,由于气候等原因,当地并不产茶,官府为了增强控制少数民族的力量,对茶叶的供给采取限量,直接分配的办法,以求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与此同时,官府不仅控制茶叶的供应,而且还以少量的茶去交换多数的战马,这给兄弟民族带来沉重的负担,这就是历史上的"茶马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