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山上,到处是绿色,我以为艾草会很多。可是艾草好像故意和我们作对,爬到了半山腰才露出面目来!我挽起袖口,刚伸手就觉得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我定睛一看,是一些带刺的野草,艾草竟藏在又高又大的荆草后面。我灵机一动,跳上石板,就轻而易举摘到了艾草。我一手捏住艾草把它固定好,一手掐住下面的茎,用力往上一提,再在顶端处往下一折,一簇鲜嫩的草就像听话的娃娃落入我的手里。我蹲着身子,目不睛地盯着艾草采着,一株也不放过。不一会儿,我就掌握了技巧,采得得心应手,能快速地抽出艾草叶,拣出鲜嫩的叶,放入袋子里。很快,一株株丰满的艾叶被我采撷光了……过了不久,我们便带着艾草满载而归,我闻着从袋子里传出的阵阵清香,心里有种就不出的喜悦!
我把桌子擦了干净,洒上了一些面粉。我拿了一些面粉放在手上,又滴了滴艾草汤上去,慢慢搓,起初会搓不好,但只要有耐性,就能搓好。之后,我就不停的加水,加面粉,把他在面粉上滚一下。我把团子压平,往上面加一点水,涂一层面粉,搓一下,就会大一点儿。有时我会不耐烦,直接把团子放入艾草汤中,还会香一点儿,颜色还能绿一点儿,就这样,我搓了半个小时,这时,姐姐过来了,拿着她艾糕,不停的捏着。我的也有个金桔那么大了,我捏了捏姐姐的,说了句:"好硬啊。"姐姐半信半疑的捏了捏我的,"太软了,少加一点水,别老顾自己玩,教一下表妹。"姐姐笑着说,走开了。我把我的方法教给了表妹,她似懂非懂的点了一下头。我把艾糕做成一个爱心行,绿绿的,里面还有艾草,捏上去软软的,好玩极了。
杂草渐渐枯黄,路边的小野菊也开得正艳。在一次经过,看奶奶手拿剪刀,一刀一刀剪着艾草。那艾草的药香,缠着风飘到我鼻尖,不由的深呼吸了几口。奶奶在前头,招手让我过去,每一道皱纹里都荡漾着惊喜。是什么呢?是一颗小小的苹果树啊!一树小小灰灰的苹果,我有些嫌弃的拧过了头。奶奶叹了口气,摘下几个苹果道"这个季节里苹果最好吃了!"我摇摇头,不表示同意。回到家,奶奶递过来一只苹果,俨然是树上的,即使洗干净了也是坑坑洼洼的,我不情愿的咬了一口。入嘴后,一股酸甜的汁水流入嘴里。啧啧,那滋味,真是好吃。自从那以后,总是有人看见我在那苹果树旁傻傻的笑着望着那未成熟的青苹果。奶奶总是咬着苹果,对我说曾经的路边这种苹果很多。说罢眼神向天边投去,那里是奶奶的家乡。这条路在奶奶的思绪里很重要。而我在这午后淡淡的愁绪里眺望,感觉很奇特。
到了端午节那天,一大清早,家家户户都在门上插上艾草,老人们还用艾草烧水给我们洗脸,据说这样可辟邪祛灾。端午气息最为浓郁的当数"划龙舟"了。宽大的江面上,摆出十几条瘦长的龙舟。每条大船前头就是一个大大的龙头,每个龙头雕工精细,颜色鲜艳,栩栩如生。这时,几十个身强力壮的大汉跳上了船,稳稳地坐定,做好了预备姿势。哨声一响,伴着整齐有力的"一二"口号声,站在船头的旗手奋力挥旗,划手们奋力挥臂,龙舟便如一支支离弦的箭,在江上来去如飞,声势震天,好不威风,尽显男儿本色。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口号声、呐喊声、锣鼓声、鞭炮声汇成一片欢腾的海洋。此时的我,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跟着龙舟在岸边来回奔跑……
妈妈边做青果边给我讲清明果的来历: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陈太平,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
小时候的绿色,停留在躺在太婆吱吱嘎嘎藤椅里,坐在大片葡萄滕下乘凉,一手轻轻摇着艾草扇,一手遮起微弱的阳光。看着青色的葡萄在自然里成长。每当端着沉甸甸的葡萄坐在小河边,任凉爽的清水流过手,淌过葡萄。偶尔有着大胆的小鱼从身边掠过,一下子心里溢满了激动与喜悦。一点点吮吸着葡萄甜甜的汁水,稍有不慎,衣服上开满了一朵朵紫红色的小花,又在孩子本能的贪吃里变成一簇簇,一篇篇。再后来,为我种葡萄的外婆乘紫红的葡萄飞走了,留给我独自照顾这片绿色希望。而如今,藤架在岁月的侵蚀下摇摇欲坠,藤架前的小河泛起阵阵腐臭,大片的藤架死于堆积成山的垃圾。只有那么几条茎脉,偶尔发芽,却还没开花就在垃圾里沉睡……
清明节的那一天,妈妈总会带着我去外婆家,到了外婆家,我总会第一个跑上外婆家,有时,我会看到外婆还在做艾饺,我就会吵着闹着要做,等大人们答应了,我会飞快的去洗一双手,然后和外婆一同做艾饺。开始做了,外婆给了我一个用艾草做的团,我把它揉成一个圆,再压扁,然后选一种料,放进团团里,这些料有:桂花、蜂蜜、芝麻,等等还有好多好多种,这三样是我最喜欢的,我做的艾饺都只放这三样东西,但也有时我会把桂花和蜂蜜加在一起,因为这样更加甜,更加香,而且还分外的好吃(我是趁着大人不注意的时侯偷偷放的,因为大人不喜欢吃甜的)。每次要走的时候,我会叫妈妈给我带一点走,可妈妈每次都说:"不。"我就会非常生气(我的杀手锏),不理她,然后她就会说:"好了,给你带就是了。"听到这句话,我就会高兴地一蹦三尺高,然后,我就拿着我的艾饺,说了声再见,就兴高采烈的走了。
有一年的清明节,我目睹了外婆做艾果的全过程:外婆先上山去割艾草,回来之后,外婆把艾草洗干净,放到开水里去煮。煮的时候,外婆放了一些粉粉,我问外婆那是什么,外婆说:"这是苏打,把苏打放下去一起煮,艾草就不会褪色,就会绿绿的,就好看。"煮好后,外婆把艾草捞起来,用冷水洗了一两遍。洗完后,外婆把艾草捏干,然后剁烂,放油里去炒,炒的时候外婆还放了一点盐。
昨天我们去山上祭祀完后,摘了许多艾草。今天,我和妈妈很早就起床了,准备着做艾饺。妈妈先把艾草整理好,然后把艾草装进一个箩筐里,再去洗干净,把艾草烧熟,捞出放进糯米粉里,糯米和艾草混合在一起,夹杂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似兰花的气息,闻着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我则把手洗得干干净净的,端端正正地坐在餐桌前,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妈妈。
一次妈妈从书上看到艾草水洗澡可以止痒,就找来艾草煮上让我泡澡。我先用浴液将身体洗干净就"扑通"一声跳入艾草水中泡了好一阵,泡完后,我从来不擦油的脸嫩了,身上也不太痒了,便兴高采烈的打扫"战场"。我将自己脱下的衣服洗完晾好,将脏水倒入马桶,连同艾草一起倒入马桶,这下可好了,我没想到艾草能将马桶堵住。过后我冲马桶时,水积满了整个马桶,怎么也下不去。我告诉爸爸,爸爸用吸马桶的东西吸,又借来通马桶的手动工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捅开,只好找了个专门通下水的才算捅开了,事后还是不很利索,现在还在担心万一堵到主管道怎么办?
家乡在壶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飘香;山下绿水环绕,田野肥沃。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枇杷树边,有着整齐的红砖绿瓦。一派安静和谐的乡野村落,这就是我的家乡,也是明代状元柯潜的故乡。每年端午节来临,我们便会挎上篮子和姐姐一起上山去采艾草,并配上石榴叶、枙子花等合为"五味草"。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门上都会插上艾草,据说艾草会镇邪辟灾。当然在我们看来,只要闻一离那清新又奇异的艾草的清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每年我们都争着到山上来,采下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乐。
家乡在壶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飘香;山下绿水环绕,田野肥沃。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枇杷树边,有着整齐的红砖绿瓦。一派安静和谐的乡野村落,这就是我的家乡,也是明代状元柯潜的故乡。每年端午节来临,我们便会挎上篮子和姐姐一起上山去采艾草,并配上石榴叶、枙子花等合为"五味草"。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门上都会插上艾草,据说艾草会镇邪辟灾。当然在我们看来,只要闻一离那清新又奇异的艾草的清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每年我们都争着到山上来,采下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乐。
青碧的艾叶,如一群临水照花的女子。站在河岸,淡然又温婉地朝着走过来的每一位过客微笑。那微笑是诗经里最温婉的微笑。叫艾的女子,在水边采摘青青艾草。风中只听着,"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是多么缠绵悱恻热烈的爱啊,那念念不忘的爱人,竟到了一日不见,如三秋之境,这思念里有艾草淡淡的苦,有艾草热烈的纯。原来诗经里的艾草是一丛青青的爱情草啊。
我们一回家,就开始做起艾饺来,我们把艾草先整理好,然后,把艾草装进一个箩筐中,再去洗干净,把艾草烧熟,捞出放进糯米粉中,把糯米和艾草混合在一起,然后,开始包起艾饺来,在艾饺里面包满甜甜的芝麻。我可和别人做的不一样,我做了个"女人像"那个女人的"肚子"中,装满了芝麻。烧好后,咬一口,汁水从中间喷了出来,我大声叫道:"哇!真好吃呀!"
端午的另一个习俗是插艾叶和榕树枝。端午节是个驱邪攘灾的节日。民间传说,门户上插艾草、榕树枝可避邪(很多地方都是插艾草、菖蒲,我们这边为什么插艾草和榕树枝,我至今百思不得其解),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门框和窗户上都插着一对艾草、榕树枝,且不说去瘟避邪,仅那沁心润肺的植物馨香,就像是穿越田野的风,干净,爽朗,让人神清气爽,浊气全无。
按照我们地区的习俗,扫墓时在农历八月五日,但清明这天要包一种饼,叫做清明粿,碧绿碧绿的,我们先要到田里在一些艾草,小巧玲珑,绿色的叶子上开着几颗黄色的小花,阳光向大地喷出了一个个火球,我们在田里汗流浃背,不敢抬起头,转眼间,已经摘了满满的艾草,接下来就是要将艾草加入糯米中,这可不是个容易活,要到商店里,把两样东西放到机器里搅拌,就会有碧绿的液体流出,干的时候就是面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