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宋代诗人苏舜钦《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7. 唐代诗人高骈《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8.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1. 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12.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13. 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14. 大意:至于太阳一出,林间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幻无定,这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的景色。
19. 借醉翁亭来抒情,道出千古名句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间
21.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描写夏天的古诗和描写夏天的名句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
22. 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
24. 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
26. 那描写早晚景色的句子是: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也。
27. 文中与xxx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xxx相照应的文字是:
28.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29. 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
30.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31.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32.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5. 美国攻打伊拉克是别有用心,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37.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游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38. "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39. 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
40.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1.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44.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5. 出自《醉翁亭记》现在常用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的成语是:
47.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
48. 早晨进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
50.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53. 宋代诗人杨万里《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54. 唐代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55.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56. 《醉翁亭记》中写描写太守酒宴前的摆设的句子是:
57.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
58. 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60. 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
62. 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66. 诗经·小雅·四月》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
67.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8.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
71.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72.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
74. 醉翁亭记中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有:野芳发而幽香(春),佳木秀而繁阴(夏),风霜高洁(秋),水落石出(冬)。
77. 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80.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83.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光水色中啊。
84.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