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转眼间已然在林大度过了四个春秋。毕业在即,感慨万千,过去的还历历在目。三年前的仲秋,我带着所有的新奇和希望来到这里,坚信校园是梦想开始的地方。只是,那时"梦想"很模糊,更像是自我激励的口号;随我北上的还有"心如止水,天道酬勤"八字箴言,它来得很真实。
大一入学,我终于远离家乡、父母,喜获"独立自由",虽然这仅限于着装不再是强制性的蓝色校服,或是在饮食起居上再无人管束。专业学习不算轻松,但仍有大把的课余时间随意支配,而打发时间的方式又极其多样,于是大学生活的本质始于选择和取舍。在一阵社团、学生会、校外兼职的眩晕后,我毅然转向窗明几净的图书馆,四年如一日,发现了"学习是一种信仰"的真谛。我开始像一个苦修者,背着沉重的书包,每天教室、图书馆、寝室三点一线间穿梭,室友戏称"俨然一个小学究"。大一的我的脚步飞快,生活纯粹,鲜有旁人参与,以至于家人常担心我过得太孤单辛苦,但其实整个过程我万分享受。我开始全身心投入学习;天书般的英语听力,只能一遍遍来;写作欠佳,只能逐字修改。我开始真正思考反省,认识自我。一个人吃饭、自习、走夜路回宿舍未免显得凄凉,但我的内心确是温暖而充实的,这样的精神状态,直到现在我都万分怀念。一年里,我进步飞速。我的收获不仅是专业知识和GPA,更是难以复制学习方法和抵制诱惑、排除干扰的能力。
夏季奥运会刚刚谢幕,大二开学伊始我成为了残奥会志愿者,算是实行实现了来北京上学的初衷之一。我的工作很简单,在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进行观众引导。如果不是亲身参与,恐怕这一事件本身很难留下任何记忆印迹。休息时间我有幸地观看了两场比赛,残疾人将运动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在奔跑,仿佛人类从原始跑向现代跑向未来,步步艰辛却果敢坚定。比赛结束,观众们纷纷起立鼓掌,久久未停。这些场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我拼搏意志的源泉,并在后来视网膜病变时给了我很大鼓励。专四考试是英专学生不得不过的一个槛,每个人都高度重视,全力以赴。考试后的空白期我开始策划中东旅行,无需中央拨款,资金来源奖学金。这是一个童年开始做的梦,尼罗河、金字塔和蓝色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不过也仅仅是梦。行前准备比专四来得更煎熬,事无巨细,全权负责。从签证、机票、行程、住宿、交通、预算和语言,每一步都极其繁复。签证一开始状况频出,曾数度崩溃;曾经连续好几天盯着地图,计算最省钱、最安全的线路;最后,还是做工精美的阿拉伯语求救信打动了父母,遂同意放行。一个半月后,在父亲惊恐的眼神中,我带着母亲踏上了埃及、土耳其之旅。带着一个完全不懂英语的人在外飘荡23天,我是导游、翻译、行李搬运工兼保安。一路上的故事说不完,而母亲最大的感触是,原来曾经叛逆愤世女儿也可以这么靠谱。
大三开始,同学们纷纷开始思考毕业出路。我也有一个遥远的英国留学梦,虽然这一切的起源只是对英式口音的热爱。我开始在课余时间自学雅思,并对各专业、院校进行资料收集。其中,口译专业让我非常动心,只是申请门槛和面试要求的确望而生畏。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AIESEC(国际商学经济学学生会组织)清华分会的招募通知,几轮筛选面试后我
顺利成为了寒假实习交换生。于是,在大年三十前夕,怀着愧疚、不舍的心情,我又抛家弃双亲一个人踏上了印度尼西亚之路。在Semarang市,我参加UNDIP大学的HIV/AIDS防治项目。与印尼大学生共事万分愉快,我们曾在众多中学校园进行宣讲,向大型企业拉赞助,也曾拖着吉他在夜市卖唱筹集善款。我惊奇地发现彼此有许多共同的成长记忆:童年的动画片、玩具和曾经的流行偶像,我们的共同点胜过语言、文化差异;我们共同承担年轻人的社会责任,在组织里创造价值。当我从热带回到春寒料峭的北京时,开学已经两周。疯狂的补课,压榨式的新东方兼职和仓促的雅思备考是我对大三下的全部记忆。平淡无奇的五月的一天我收到了雅思满分成绩单,难以置信,欣喜若狂。一番思索后,我下定决心放弃保研,破釜沉舟吧,拥抱一个未知的明天。
留学DIY是一件令人抓狂的事情,特别是在烈日骄阳、人去楼空的暑假。资料收集,材料汇总,文书撰写外加高强度的口译学习,一咬牙又是心力交瘁、无人作陪的两个月。暑假的口译学习成效显著,大四上期我一次性通过了人事部二级口译从业人员资格证;而三次笔试,四场面试后,我又如愿收到了巴斯大学口译专业和剑桥大学管理学专业的录取通知。
高中毕业后常听到前辈抱怨对大学的失望,新奇殆尽后,仿佛虚无、苦闷、敷衍才是大学生活的常态。远非如此。在校园里,我看到的是一条日益宽敞的大道和无限的可能,前提是必须时刻准备着。四年里我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和方法,找到了运用知识的途径;我结交了一辈子的朋友,变得更加独立、自信,宽容忍让,体恤父母;我发现自己对社会、对国家亏欠很多,前路漫漫,仍需努力。
We have no excuse behind us, nor justification before us. 我们拥有的只有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