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啊,矿泉水瓶大家族开了一次家庭聚会,但是有一个小家伙却不太开心,他是这么说的,"你们好,我是一个来自中国的矿泉水瓶,我现在很烦恼。我在日本的亲戚完成自己盛装液体的使命后,会被主人简单的水洗,剥去标签,取掉瓶盖,干干净净轻轻松松地躺进指定回收点;我在德国的小伙伴则会被及时地送回塑料瓶小窝,帮主人退回购买矿泉水时额外支付的费用;而我在比利时的网友则会被装进我们塑料瓶家族特有的蓝色家庭垃圾袋里实现回炉再造。而我就有点惨啦,经常会被随手扔进垃圾桶大杂烩里,和臭臭的腐肉脏兮兮的纸巾待在一起,还不能发挥我再次利用的特异功能,真希望我的中国主人们能把我送到我可回收的家呀。"
我讲的这个故事也许略显幼稚,但如果能让大家体会到那么些许垃圾分类的有趣之处,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我们每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比如大家的小书桌旁挂的垃圾袋里一天就能被塞得满满当当。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会进行一部分的无害化处理,但因为垃圾无害化的高昂费用,更多地方的垃圾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造成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垃圾分类,便是一个强有力的解决办法。垃圾分类在源头将垃圾分开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这不仅能减少垃圾占地,减少污染,还能变废为宝,在人与垃圾的这场拉锯战中,把敌人变为友军。
首先,要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再以旁观者而是以参与者甚至主人翁的身份投入行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道理就在于此。只有我们从心底里认同垃圾分类,并将其视为文明与公德的良好体现,垃圾分类才在源头上有了保证,在根本上有了精神意义。
其次,主动担当,践行垃圾分类的好行为。不知道同学们现在是否都能熟练掌握垃圾的分类标准了。蓝桶放塑料金属织物等可回收物,绿桶放果皮菜叶剩菜剩饭等易腐垃圾,红桶放废电池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以及灰桶放烟蒂尘土污染纸张等其他垃圾等等。这些分类要求,不应该只停留在纸面,而应当成为同学们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在垃圾分类中体悟到保护环境,维护绿色的成就感。也许同学会说,学校里的垃圾反正是统一处理的,垃圾分类有什么意义呢?其实不然,垃圾分类意识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我们慢慢地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营造出"分类人人做,分类为人人"的良好氛围,才能在将来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跟进后限度地发挥垃圾分类的作用。
同时,同学们在家里也应践行垃圾分类,多备几个垃圾桶装不同的垃圾,尽量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引领父母一同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等等。将垃圾分类真正地落实到生活的每一处角落,植根在每个人心里。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让我们从当下开始,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中,为社会献出微薄的力量。我想,也许下次矿泉水瓶的家族聚会里,来自中国的瓶子会是最自豪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