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考查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在第一轮复习中,基本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把必修和选修结合起来,以章节复习为主线,设计出知识清单。同学们要认真看书,逐一落实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留知识死角。
在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体位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关于DNA的结构与复制,如果只有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印象,碱基互补配对等零散的知识,就证明没有形成知识结构,DNA的结构包括DNA的化学结构、空间结构、结构特点及具体内容;DNA的复制包括概念、复制时期、条件、过程、特点、意义和差错结果,将这些知识罗列起来,就形成了知识结构。知识网络是在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而形成的,正如交错的食物链形成食物网一样。例如,上述关于DNA的结构和复制的知识结构,再把它和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有大有小,有的以章或节的内容为范围构成小网络,有的则以某一专题为中心构成跨章节的大网络。具体做法是:在第一轮复习中,以构建小网络为主,以后循序渐进,随着复习的不断深入,随时增添新的知识结构,逐步形成"专题知识网络",为第二轮专题复习打下良好基础。在按章节进行系统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横向的专题复习而形成"知识树"非常重要,这既浓缩了知识,使课本越读越薄,又突出了中心知识,把相关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综合,从而达到学习上"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
例如:以"蛋白质"为专题的知识网络,具体构建方法是:首先"抓点",即在课本中找出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点。可根据课本的目录标题查找一级知识点,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功能、代谢、生物合成等;再通过分析标题下的内容,归纳成二级知识点,如蛋白质分子结构中又包括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化学组成和空间结构等。以此类推,将这些知识点罗列在纸上。其次是"连线",即把查找出来的知识点,根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分层次用线连接起来。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功能、代谢、生物合成等一级知识点用主干线连接,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场所、条件、过程、产物、意义等二级知识点用分支线连接。最后,在"抓点"、"连线"的基础上"建网"。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确定知识网的布局,力求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最佳整合。
有老师指出,在实验复习时,同学们要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总结实验方法。生物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也包括判断实验结果和推导实验结论等内容;能够设计实验方案。因此,在实验复习中,解题能力和答题能力要进行一定的训练,上课应注意听老师对实验题的分析,如:实验步骤如何书写,实验材料和用具如何选择,实验结论、结果如何区分等,还要注意找一些实验题加强训练,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解题能力和答题能力。
此外,同学们要注意对历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对历年高考试题,既要知道标准答案为什么正确,也要知道其他答案错在哪里,并对应教材知识点进行细化。尤其注意体会命题人在设问方面的技巧,体会自己的解答与标准答案方面的偏差。
理清基本题型,搞清解题方法。重视题型的分析与训练。通过典型例题,注意体会解题思路及方法,如曲线题型、图像图表题型、概念图分析题型,尤其是实验设计题型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从而掌握解题方法并促进解题技能的提高。
最后,在提醒大家一下,以上这两各方面,是为了提高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的效率。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能本末倒置,丢掉了最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