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贸区自宣布以来,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自贸区内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其进一步的发展还面临着发展路径尚不清晰、政策衔接仍需跟进、数据安全监管存在漏洞以及制度创新遭遇瓶颈等问题。
(一)发展路径尚不清晰北京自贸区涵盖大量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数字企业的发展为北京市的就业、纳税等做出过巨大贡献。目前,作为北京自贸区中坚力量的企业大多处于平稳发展或转型期,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的问题。处于稳定发展时期的企业如何规划未来的发展路径,释放出新的活力是企业和政府都要思考的问题。一方面,企业应思考如何将自身的发展与北京市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相适应,借助北京自贸区的利好政策帮助企业完成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政府应关注自贸区内企业转型的现实困境,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方式,放大专项资金的撬动作用。
(二)政策衔接仍需跟进数字经济产业中的龙头企业面临着转型发展规划尚不清晰的问题,与此同时,众多中小企业面临着优惠政策难以获取、无法匹配等问题。首先,虽然政府了一揽子政策红利包以促进自贸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但自贸区内的中小型企业普遍对优惠政策的内涵不清晰,对申请条件不了解,在获取政府支持方面较为被动。这导致政策的设立初衷与实施效果之间存在偏差。这背后既有政企之间沟通不足的原因,也有政策宣传不到位的原因。其次,已的政策以贸易便利化措施为主,如减少企业办事流程或简化审批手续。但目前中小企业更需要的是扶持类型的政策。发展初期受限于资金和人才的短缺,中小企业尚未形成数字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加需要扶持政策帮助其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数字产业政策的制定需要与中小企业的需求实现对接,政策衔接仍需跟进。
(三)数据安全监管存在漏洞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资源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基于庞大的经济体量,中国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却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数据泄露、数据孤岛等问题拖累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争取数据安全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北京自贸区作为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的前沿阵地,更应重视数据安全监管问题。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视角看,北京自贸区的企业面临着国内外监管规则不统一的问题,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技术创新、场景应用等新领域仍存在监管盲区。尽管北京自贸区已经做出一些努力和探索,但对企业数据资产的保护力度以及对企业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等行为的监管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四)制度创新遭遇瓶颈北京自贸区作为中国数字经济的试验区,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充分发挥政策制度在数字经济新业态形成过程中的支持作用。但目前已落地见成效的大多为单个突破性政策或项目,制度型开放的创新成果还有待挖掘,体制机制层面的改革成效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在金融开放领域,北京自贸区的开放程度还有待加强,要素流动的活力还未完全释放。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北京自贸区还未形成理想的融合发展模式。谋划系统性改革,形成一批战略性、体系性的制度创新安排,北京自贸区还需要继续发挥主观能动性,先行先试,大胆推动改革,集聚更多优质资源,促进开放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