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育与社会诸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其中,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是()。
3."我们所需要的是儿童整个的身体和整个的心灵来到学校,并以更圆满发展的心灵和甚至更健全的身体离开学校。"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
4.有的学生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才能,有的学生在科学技术方面有才能,有的则在体育运动、组织工作方面显示才能,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6.在地理课上,地理老师用地球仪做教具进行教学,体现了()教学原则。
7.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体现了()的理论。
8.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
9.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
10.王老师善于教育学生,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他总是循环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王老师运用了德育的()。
11.于老师刚刚接管初一(1)班,他决定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决定班级的纪律规定。于老师这种品德培养方法属于()。
12.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迁移理论是()。
13.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时,最好引导学生将考试失利的原因归之于()。
14.一名中学生在学习植物生长时,以时间为轴,将植物由种子到成熟这一过程全部展现出来,制作一幅植物生长一览图。这属于学习认知策略中的()。
15.小鹏最近发愤图强,希望能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种内驱力属于()。
16.小菲学习英语"d"时,发出的总是汉语拼音字母"d"的音,这种心理现象是()。
18.当其他同学向卓卓借文具时,卓卓从不拒绝。她认为,能够帮助别人满足他人愿望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坏孩子。卓卓道德发展处于()。
19.刚入职的王老师用手机将自己的授课实况录制10分钟,然后分析有哪些方面有待于提高。这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属于()。
21.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以培养自我同一性为主要发展任务的年龄阶段是()。
1.【答案】C。解析: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发展的学科。
2.【答案】A。解析: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这是由社会政治制度直接决定的。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3.【答案】C。解析:此观点的提出者是美国教育家杜威。
4.【答案】C。解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体现了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答案】A。解析:霍尔这句话夸大了遗传的作用,属于内发论。
6.【答案】B。解析:地球仪是直观教学中的直观教具。
7.【答案】B。解析: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的,由一系列活动组成,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如实验、参观、表演、绘画、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
8.【答案】C。解析: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确定。他们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教育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9.【答案】B。解析: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读书指导法。
10.【答案】B。解析: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是疏导原则的体现。
11.【答案】C。解析:群体约定是指教师利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12.【答案】B。解析:共同要素说也称为相同要素说,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条件就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要素。
13.【答案】D。解析:把成败归因为努力程度,会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
14.【答案】C。解析:"制作一幅植物生长一览图"属于组织策略。
15.【答案】C。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16.【答案】D。解析:思维定势是指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
17.【答案】D。解析: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
18.【答案】C。解析:处于寻求认可定向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以和谐为导向,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
19.【答案】B。解析: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20.【答案】A。解析:课堂教学更注重共性的培养,而课外活动则更多的是针对学生的个性。
21.【答案】C。解析: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期间,个体表现出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矛盾,因此,在这一时期要帮助学生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