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在科目二中,简答题是很多考生认为非常困难的一部分,为此小编特地准备了"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简答题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备考教资科目二的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形式。(独立继承不平衡,因为质不一样)
(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完全是同步的。
(2)教育发展本身具有继承性,教育的继承性具体表现在对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
(3)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
2.请简述教育的起源学说(本能生利息、心理仿梦露)
(1)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代表人物为朱熹。
(2)生物起源说: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它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如老鹰教小鹰飞翔,老猫教小猫抓老鼠等。从这个学说开始,教育起源问题开始转向科学解释。代表人物为法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心理起源说和生物起源说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
(4)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代表人物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米丁斯基。
3.请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劳教分离有阶级,古代人死板)
第三, 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4.请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公立世义)
第一, 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 加强对教育的控制。
第二, 普遍实施义务教育。强调对国民实施一定的教育是国家的责任, 接受一定的教育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三,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西方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和提供保证。
第四,教育世俗化。与公立教育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渐建立了实用功利的教育目的,从宗教教学中分离出来。
5.请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全民多现身)
(2)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全民化是指所有人都接受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所有中青年都脱盲。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主要是指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主要是指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是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主要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的现代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
6.请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两再一新)
7.请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正经领导有权利决定教育性质)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8.请简述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培养的人不决定舆论)
(1)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10.请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时间上(从古至今):传递、保存;空间上(从中国到外国):传播、交流;形式上(从坏到好):选择、提升;内容上(从旧到新):更新、创造。(逻辑顺序法)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继承功能、传递功能
1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移钱、还现、教主、主角)
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
(3)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2.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借教育吉言,加速个体社会性规范)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3.简述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三有专控)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14.制定教育目的基本依据是什么?外部(政治经济文化)+内部(人)+本身
15.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16.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有哪些?(提速(素)个性创两全)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7.请简述学制建立的依据。外部(政治、生产力、科技、人口)+内部(人—青少年+本身)
18.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和儿童)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提供的可能(社会需求)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科知识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
19.请简述古德莱德关于课程的分类(专家很理想、教育部正式、老师的领悟、学生的经验、还是要在课堂上运作)
(1)理想的课程,即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例如有人提议在中学开设同性恋教育的课程。
(2)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也就是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
20.请简述影响课程目标制定的因素(社会、儿童、学科)
(1)学习者的需要:学习者的需要是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校课程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将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确定为课程目标,需要贯彻三条原则:民主性原则、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统一原则、教育先行原则。
(3)学科体系:课程内容来源于一些主要学科的知识,因而课程目标的实现必须要以学科为依托,即在确定课程目标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学科本身的功能。
21.请简述泰勒的目标模式的内容(目内方平)
泰勒被誉为"课程理论之父""教育评价之父"。其核心观点为:
评价:
(3)课程目标都是以显性的行为来界定,因此像理解力、鉴赏力、情感等不能完全转化为行为的目标就会丢失。
22.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方平的关节有内功)
23.教师在课改中扮演的角色有哪些?(醋盐渐开)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4.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哪些变化。(饭盒尊帮)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26.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1)学科中心课程论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
2)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代表理论主要包括要素主义理论和永恒主义理论。要素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主要强调课程的内容应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永恒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强调传统的"永恒学科"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
27.学科课程的特点。
3)重视学科的理论知识,强调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和事实交给学生。
29.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3)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能力。
4)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相统一。
5)教材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6)教材的编写要兼顾同一年级各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31.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域。
1)信息技术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的学习领域。
2)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注定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活动。
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获得多方面发展的具有操作性学习特征的教育活动。
32.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意义。
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最有效的途径;
2)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33.教学的一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4)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为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36.一堂好课的标准(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8)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上好课最根本的要求。
37.课外作业的形式。
1)阅读作业,如阅读教科书,参考书或各种课外读物等。
40.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的贯彻要求。
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43.简述循序渐进原则的贯彻要求。
3)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入繁地进行教学。
44.简述理论联系实践原则的贯彻要求。
2)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
45、简述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直觉出对象的数目。
2)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3)注意的分配,指同一时间内把对象指向不同的对象或活动。
4)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的现象。
46.简述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2)充分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例如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注重演讲、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3)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例如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培养间接兴趣,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
47.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培养中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48.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
1)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对比性、新异性和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2)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个人需要、情绪情感状态、直接兴趣、个体的知识经验、期待等。
49.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直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楚地反映的特性。
2)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知觉时并不是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的特点。
3)知觉的理解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他具有一定意义的特性。
4)知觉的恒常性,指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50.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1)时间很短,一般在30秒左右,最长不会超过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