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麽"章法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了。传统以来大家都说"凤首"、"猪肚"、"豹尾"是美好文章的三部曲。所谓"凤首",是指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头冠一样的美丽动人,一下子就能抓住读者的目光,对读者产生高度的吸引力。文章开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别人喜不喜欢将这篇文章看完,所以,好的文章开头,是一篇文章引人入胜的先锋部队。在进行文章开头训练之前,必须要先建立两个正确的观念:第一、不可以为了学习开头而开头;第二、仔细斟酌有没有发挥凤首的作用。
文章开头至少有三项任务:除了吸引人阅读之外;其次,为全篇文章定调,要有明确的方向;最後要厘清思路,有条不紊的展开文章的第一步。问题是我们在批改作文时,经常可以看到五花八门的瑕疵。以下是文章开头常见的毛病,诸如:陈腔滥调,千篇一律;拐湾抹角,东拉西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文体不辨,解题不当;枯燥乏味,不痛不痒等等。以教育部公布"一张旧照片"的六级分样卷为例:这篇文章是这样开头的─
"人为什麽要拍照?这个问题,你有没有好好思考过?这个问题在我的心中萦绕良久,直到最近,我才想出了答案:因为要回味。时光的流逝总是在指缝间悄悄离去,没有一点声响,所以照片最大的意义,是在於帮你留住那生命里的点点滴滴。"
这样开头不能算错,但不是好的开头。如果题目是:"照片",这样开头就很合适;可是题目是"一张旧照片",我们分析这样写的原因,第一、审题错误;第二、文章开头不佳;第三、文体的判定模糊。很可能这位学生什麽题目都是这样开头的─开门见山法或解释题意法。完完全全破坏了文章该有的魅力。可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除了开头这一段外,其他段落都写得好得很!这究竟是怎麽造成的?谁造成的?答案留给大家。
文章开头除了开门见山法、解释题意法之外,还有曲径通幽法、设问安排法、背景介绍法、描写景物法、刻划人物法、抒发情感法、主观评论法……等等。文章开头的决定,来自於对整篇文章的通盘考量,也就是说,必须先对全篇有了成熟的思考之後,再来决定运用什麽样的开头手法?并不是永远就那一两招吃遍天下,下次教文章开头时,不妨作全方位的思考,最适当的开头,才有成为"凤首"的可能。
◎当文章的开头安排完成後,接着就要决定怎麽开展,以来扩展文章的主题,进行详细的描写、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等。文章发展的脉络,要依据文章主旨来订定。整篇文章的开展,目的就是要写好这篇文章的主题内容;也就是说,如果主题是描写景物,就要做到细腻的摹写;如果是叙事,就要详细铺叙事件的前因後果;如果是记人,就要具体刻划主人翁的言行举止、心理变化;如果是议论,就要提出自己独到的主张;如果是说明,就要完整的阐释道理,这样才是文章开展的正确方向。
学习文章开展,可以从简单到繁复,一步一步的训练。如:记叙文可以从时间、空间的切换,或者人物、事件、活动的动态变化,分成几个段落、层次来作铺叙练习;一个段落一个层次,就是一篇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的文章了。
在文章开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必须结合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让文章的发展有迹可寻,各个阶段或各个层次,一方面要紧紧相连,一方面也要自成系统、条理分明,这样才算是好的文章开展。文章开展的方法很多,以记叙文来说,至少可以运用时间开展法、空间开展法、故事情节开展法、人物活动变化法……等等。
◎文章过渡,是使整篇文章各个段落之间,彼此都能巧妙衔接、转换得体,从头到尾都能保持文章的连贯性。一篇文章除了要求内容要丰富充实、言之有物外,形式上的衔接是不是恰到好处,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思路是否清晰?词句是否通顺?以及全篇文章是否连贯?很多学生不知道文章过渡的重要性,所以文章就经常产生割裂、破碎的毛病。
一篇文章,从这一层意思转到另一层意思时,不仅要讲究作品内容的联系,同时也要讲究作品外在形式的转换,让人能够一气呵成的阅读。文章过渡就是将情境不同的两个段落、层次,做巧妙的衔接,不致造成上下文之间脱节的现象。合理、成功的过渡技巧,能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文气更加顺畅。
文章有开头、有结尾,文章又是靠着语词、句子、段落等巧妙的组成。那麽为了避免文章杂乱、松散,在语词与语词、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都应该注意文章过渡的技巧。
文章中的过渡,好比连接两岸的渡船;过渡对於一篇文章来说,是连接上下文的命脉。带有时间成分的常用过渡语,例如:"一转眼头发都白了"、"岁月不饶人,一晃就是十年"、"一眨眼的功夫,基测就在眼前",这些通俗的文句,在关键时刻少了它们,文句就会割裂不顺,甚至让人满头雾水。
文章过渡有两个要点:第一、要自然、贴切、严密;第二、要谨慎选择,斟酌运用。至於文章过渡的技巧,至少有:自然过渡法、转折过渡法、总述分应过渡法、倒叙过渡法……等等。
◎接着是文章照应,所谓"照应",就是指写文章时前後的对照、呼应。善於运用文章照应,文章就能首尾一致,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起别人阅读的兴趣。一篇文章是不是"严谨"?有没有做到"周密"?直接关系到写作会不会成功。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到文章的照应。
文章的照应,包括"交代"与"呼应"两个部分;也就是对於文章前面提到的人、事、物或是文章前面提到的问题、原因,在文章的後面要做必要的呼应;对於文章後面会出现的故事情节,在文章前面也要做简单的交代。
以记叙文来说,文章前面记叙的事件,文章後面一定要要有合理的结果。文章前面预做的伏笔,最後必须"真相大白";文章後面会发生的事件,在文章的前面要让人"有迹可寻"。文章写作如果忽略了照应的考虑,就会造成条理不清的结果。一般而言,文章照应的成功关键,其实就在於思维要周密。
文章照应的入门要诀:第一、阅读别人作品时,要仔细推敲、思考。第二、自己在进行写作时,要严格要求,斟酌布局。比较实用的文章照应手法有:首尾照应法、题目照应法、伏笔照应法、因果照应法、对比照应法……等等。
◎最後是文章结尾,所谓"结尾",就是文章的结束。文章结尾的好坏,关键不在文章的长短,也不在究竟要采记叙或是抒情等文体,而是在於是不是恰当表达了文章的主要意思,能不能产生美丽的结束,带给读者深刻的印象。文章结尾要像"豹尾",意思是说结尾要精采亮丽、充实有力,和开头、正文前後呼应,才是好的结尾。
一个竹篓子编得再细密、结实,要是收口不够精巧,不但影响外观,同时也容易损坏;写文章也是一样,如果结尾安排得不够美好、收束得不够缜密,就会功亏一篑。一场晚会往往把最精采、最吸引人的节目排在最後压轴。古人说:"一篇之妙,在於落句(结尾的句子)"所以,文章结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篇文章的评价。
文章结尾有三个基本要求:
第一、结尾要顺应文章内容、事件的发展:文体既然有记叙、描写、抒情等等的不同,还有写景、记人、叙事等等千变万化的形式,所以,文章结尾不能以同一种方法应万变,必须顺应文章的内容做合理的发展,不可以为了结尾而结尾。
第二、结尾要发挥总括、统一以及帮助全文理解的作用:文章的结尾和题目、开头、正文息息相关,要使读者看完文章後,有整体的感觉。如果结尾令人觉得多余,或是前後不相呼应、上下不能统一、结构不和谐,这样就不是理想的结尾了。
第三、结尾要具备精练紧凑、充实有力的效果:古代作家要求文章结尾要像"豹尾",就是强调文章结尾要充实有力。不论采用什麽方法做结尾,最後一段,篇幅不宜太长,文字要精链雅洁,情感也要和前文相呼应。
至於文章结尾有哪些方法值得应用,最少要让学生学会自然结尾法、呼应结尾法、总结结尾法、画龙点睛结尾法……等等,这些都值得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