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当我们开始庆祝春节假期的时候,来自山东淄博的普通农民刘继峰已经带着72岁的母亲,开始了一段不一样的春节之旅。2021年,作为技术员的刘继峰在建筑工地表现积极,一整年下来,加上奖金,他拿到了8万元左右的工钱,比上一年多了整整两万元,于是他决定带上母亲去海南过年。
从刘继峰的讲述里,我们能够得到的信息很多——家里的地有各种补贴,吃穿基本可以自给自足,说明国家针对"三农"问题的政策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外出打工一年下来有8万多的收入,比上一年多了整整2万,说明农民工尤其是有技术的农民工收入在增长;春节不在家里过,却去遥远的海南过年,说明农民的观念也在发生改变;带着古稀之年的母亲一起去旅游,这位农民大哥向人们展示了传统孝道与现代生活的完美结合……
古人的孝道观念里,有一点与"游"有关,即"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里的"游"当然不是指旅游,而是因为求学、做官、经商等原因而远离父母。很多人只注重前半句,即"父母在,不远游",认为这是在强调愚孝。其实古人远没一些人想象的那样迂腐,这句话还有后半句,那就是"游必有方",即如果一定要离开父母远赴外地,一定要让父母知道你去了哪里,免得他们担心。这样的"孝",既符合情理,也符合人伦,一点都不迂腐。
今天的人们,离家"远游"的机会很多——求学,经商,打工,探亲,访友,或者纯粹为了旅游,都会离开家乡和父母。在古代,由于交通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远游"的机会只属于年轻的儿女辈,绝大多数做父母的往往一辈子都不会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那片土地,对"远游"的儿女除了期盼还是期盼。今天则不同,科技的发展让距离不再是阻挡人们"远游"的障碍,"远游"的主角也不再仅限于年轻壮年的儿女,与"游"有关的"孝",也可以不再是你要告知父母自己"游必有方",而是让父母跟随自己一起游"远方"。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交通的发达让梦想与孝心的实现成为了可能。而随着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和个体小康生活的实现,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得以将这种可能变为现实。而且,这个现实不仅属于城市里的人,也属于乡村里的人。
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带父母去旅游能否成为现实,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则是做儿女的有没有那份"心"。《论语》中,孔子的弟子子夏说,"事父母能竭其力……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竭其力"就是尽心尽力,子夏在这里强调的是"心"和"力",而不是物质的什么东西,换言之,不是让父母锦衣玉食才叫孝,而是在自身各种条件的限制下做到尽心尽力就叫孝。很显然,这位来自山东淄博的农民大哥就做到了"事父母能竭其力",在自己多赚了2万块钱的年景,在自己经济条件允许而母亲的身体条件也允许的情况下,趁着春节,带着母亲踏上了旅游过节的路途。
其实,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用其他方式也一样可以表达对父母的爱和孝心;而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也不是一定要用带父母旅游的方式才能表达对父母的爱和孝心。对于父母来说,只要儿女的心尽到了,你对他们的爱与孝心他们也就感受到的。
"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他们用心爱你,你也应该用心爱他们。趁着父母尚在,趁着父母身体还康健,用远游或者其他的什么方式多陪陪他们,是每个做儿女的在这个春节以及以后的日子里最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