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题干解读,明确方向。审题的目的即明确找点方向——"找什么""去哪里找""怎么找"。"去哪里找"即明确范围,"找什么"即明确查找对象,也决定了"怎么找",但要注意一些比较新颖的作答对象,如"注意事项""发展过程"等等,解读这些词汇可联系实际生活加以诠释,恰如"发展过程",可以联想"人的发展过程",即"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可知发展过程包含时间变化和内容变化,因此去材料中找要点时,要关注时间状语以及不同时间段下的内容层面变化。
其二,材料梳理,明确逻辑。在找点过程中,往往有考生拿捏不准要点的尺度,不知字数条件限定下,可舍弃哪些要点。其实出现此类情况,源于对材料的宏观中观微观逻辑把控不清晰。宏观把控可在不明确材料范围情况下,理清材料范畴;中观把控可明确同一主题下的话题变化,进行要点的分层;微观把控可明确某一段落的大意,甚或帮助提炼主旨句。材料原文,"英法两国的河道管理费用除来自防洪保安税、城市居民生活和工厂的污水排放费、特殊工业污染费、罚款收费外,其余全部由政府拨款,为流域河道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因概括发达国家在水管理过程中的做法,所以提炼要点时注意动词,"除……外"可知,三个半句均是要点,材料逻辑为分总,故"提供资金保障"即为主旨句。但第一个半句过于冗长,需要提炼概括。可关注高频词即"费",管理费用还来自于"税",可提炼为"税费","政府拨款"占比大,故可概括为"提供资金保障。税费为辅,政府拨款为主"。
其三,注重积累,打好基础。找全要点后,加工部分要做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提炼主旨句;另一方面,合并要点,删除同义表述。所谓主旨句,即指每条要点前的总结性短句。其一来自于材料,可重点关注关键词汇,如高频词、高档词、宏观词。如"在流域管理过程中,一些国家的合作分为两个层次,即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协作机制包括信息的交流,定期的会晤、协调,增加了双方认同和合作的机会。"协作机制即为宏观词,也是主旨句。其二自身积累,如概括窦家梁乡村振兴的做法。"窦家梁这个大山里的村子,土地贫瘠,生存环境恶化。对此,政府给出的意见是一个字‘搬!’",做法是"搬",但联系热点,可知"易地扶贫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