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目前一些地区产生相对贫困的问题是由于这些地区的人群缺乏信息和资源。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掌握较多信息和资源的人群能够获得更多的致富机会;相反,缺少信息和资源的一部分人群就会被逐渐分化,成为相对贫困人群。要针对相对贫困问题的产生根源和主要特征,在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形成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技术扶贫、信息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文化扶贫、减灾扶贫、医疗扶贫等解决相对贫困的多层次资源支撑和保障。
【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目前一些地区产生相对贫困的问题的原因;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介绍了掌握信息和资源的重要性;最后针对"相对贫困问题的产生根源和主要特征"给出对策,即"形成……多层次资源支撑和保障"。综合分析可知,文段为提出问题+解决对策的行文结构,对策部分为文段的论述重点。A项,文段只提及产生相对贫困的原因在于缺乏信息和资源,"各种条件与因素"在文段中未提及,且该项强调的是问题,非文段论述的重点,排除。B项对应首句内容,属于问题产生的原因,而非对策,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排除。C项是对文段提出的对策的准确概括,当选。D项,文段没有提及"相对贫困"与"扶贫"之间的关系,排除。故本题选C项。
【例2】完美主义者习惯于把各项标准都定得过高而不切实际,受到挫折打击后,变得逃避、拖延、自责而失去行动力。完美主义不仅拖后腿,还可能带来许多心理疾病。由于缺乏一种深刻且始终如一的自尊来源,接受失败的打击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尤其困难,而且可能导致一部分人长期抑郁和退缩。完美主义也与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显著相关,因为他们很担心自己是否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容易出现羞怯、自卑、回避行为。完美主义也容易导致强迫症,因为完美主义者对每件事都要求完美无瑕。减少"全或无"的心理倾向,人的内心会更自在、从容,也更利于进步。
【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介绍完美主义者受到挫折后的表现,并指出完美主义可能带来许多心理疾病,接下来具体列举了各种心理疾病及其表现,最后总结得出结论,不追求完美主义,心理能更健康。因此,文段是分总结构,尾句是观点句,即要避免完美主义。D项表述与此相符。A、B、C三项均偏离了完美主义这一话题,排除。故本题选D项。
【例3】垃圾填埋场是厌氧细菌的滋生地,会产生大量甲烷。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更强,尽管可以将其捕捉并转化为能源,但是即使最高效的回收系统,仍有高达10%的甲烷发生逃逸。由于垃圾填埋场产生的甲烷大部分来自有机废弃物,因此可以用更绿色的方式处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堆肥。实际上,垃圾填埋场里三分之二的垃圾可以堆肥,这就大大减少了甲烷的产量。由于堆肥过程中会产生高温、高压,有机废弃物中的碳可能部分转化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所以我们可以考虑将这些有机物重新组合成液态燃料(乙醇和甲醇),或用作其他工业原料。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C.用堆肥方式处理垃圾填埋场的垃圾能有效减少甲烷的生成
D.堆肥这种垃圾处理方式需要将其生成的有机废弃物重新组合
【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垃圾填埋场会产生大量甲烷,而目前最高效的甲烷回收系统也不能将其完全回收,接着介绍了对垃圾填埋场更加绿色的填埋方式——堆肥,通过堆肥来减少甲烷的产量,并对堆肥可以起到的其他作用进行了补充说明。C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准确表述。A、B两项均是对问题的阐述,非解决对策。D项为补充说明内容,非重点。故本题选C。
通过对以上三道题目的分析梳理可以看出,主旨观点题的题干材料都有一些明显的结构特征,如果在做题时能够从宏观上把握住结构特征,就能更加明确地找到作者地观点态度,选对文段重点。上述三道题目展示了类似的文段结构特征,即文段先提出某种现象或问题,继而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作者的观点或对策,对于这类的文段结构特点,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是作者针对已知的现象或问题提出了何种观点或对策。
熟练掌握类似的文段结构特点,能够帮助广大考生在做题时更加快速准确地把握文段重点。要做到熟练,还需要大家在做题练习中不断总结和应用,举一反三理解掌握。
第一阶段:试题总结。结合往年考题做题总结,通过考题总结考试出题的特征,明确考试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阶段:模拟练习。通过不同模拟题反复训练,养成正确的做题习惯,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错题,不断查漏补缺,做好对不同文段类型地归纳总结。
第三阶段:限时模拟。考场上影响考生得分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做题时间,大家要在考前有意识限时训练,可以五题一组、十题一组循序渐进,限制做题时间避免在误区纠结,达到整体正确率稳定。
主旨观点题目从本质上讲就是读懂作者的态度和观点,考查的是考生们对文段的理解分析能力,大家明确了考查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是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提高做题正确率、稳定做题正确率的。希望各位考生能够正确认识题目特点,放下畏难情绪,在练习中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