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前安排学生写调查:《改革开放后,晋江城乡巨变见闻》
2、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然后提问:"-"给我们留下的教训是什么?"接着导入新课。(3分钟)
3、首先讲授"伟大的历史转折"(10分钟) 首先指出指出"-"结束后,以华国锋为首的部分中央领导人推行"二个凡是"的方针,"左"倾错误仍在继续。因此,弄清思想,澄清认识是当时的首要任务。为此我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从而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然后讲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进行了拔乱反正,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而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4、接着讲第二部分:改革开放和辉煌成就(12分钟) 首先向学生指出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随后向学生介绍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然后结合当前的热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介绍对外开放的目的、原则和开放格局。 最后介绍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时,用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积极交流畅谈家乡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变。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讲完后,教师加以总结,指出:改革开放解放了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5、第三部分讲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6分钟) 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先讲19-,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建设大好时期还会产生这一严重的政治事件?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指出:根源在于没有很好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导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泛滥的后果。所以要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的航向。
6、第四部分讲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10分钟) 教师简要地介绍一下我国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探索和挫折。然后指出:经过艰苦的不懈的探索,在党的十三大上提出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就为我国今后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随后介绍1992年党的十四大的重大贡献在于:明确提出了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今后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这就为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立了行动的指南。
7、小结和练习(4分钟) 利用黑板板书,引导学生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时期,并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在不久的将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最后布置作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哪些伟大的决策?它的召开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