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量化投资就是建模型,导数据,控制风险,自动交易。更恰当的比喻是找对象这件事情,我们自己做的多数是定性投资,包括两个流派: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
前者参考教育、收入、家庭、性格诸多因素,然后挖掘白马大蓝筹,长期持有一辈子,后者如今越来越流行,因为这就是个看脸和Feel的年代。而父母在这件事情往往是坚定不移的“量化投资者”,他们限定了本地户口、经济宽绰、父母健康、人品良好、有住房(大于100平米无贷款)、离婚丧偶直接OUT等等的一系列指标,然后赋予不同的权重,当满足条件的时候便会积极的要求执行交易。
至于那种方式能够幸福呐?见仁见智吧。唯一的区别量化可以高频交易,结婚这件事最好就一次。
2001年向父母借了1万元成为了中国股民,那年我大一,18岁。学习了14年如何投资,做了7年交易,醒悟了8个字”不亏、稳健、持续、长期”就是王道。
人生就是个复利的过程,最后能得到什么,取决于之前积累了什么。努力做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