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新冠后综合征到底有多普遍。新冠后遗症最早引起公众关注,就是因为很多康复者在社交媒体上反映虽然检测呈阴性了但却感觉病没好的情况。这类信息有着各种偏差因素——比如,我们不确定是否有持续症状的人更倾向于诉说情况,也没有一个对应的感染者基数,因此从这些网络信息中很难推断出新冠后综合征的实际比例。
学术界最早关注的新冠后综合征更局限于住院患者,相当于是对出院的康复者做一个长期随访。从这些研究的结果来看,很多新冠住院患者在康复出院后仍然受到健康问题困扰 。
比如美国一个研究在两个月的时间内,随访了488名康复出院的新冠患者,其中32.6%的人有至少一个持续存在的症状,呼吸困难(如上下楼梯时气喘)最为常见,22.9%的康复者报告有此问题,13.1%的人有嗅味觉失灵。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住院患者的新冠后综合征发生比例及严重程度,是与患者病情相关的,不同研究中患者病情的差异会很大,也会影响新冠后综合征的报告比例。像意大利的一项研究跟踪的143名康复者中有12.6%的人进过ICU,4.9%还使用过呼吸机治疗,结果在这些康复者中,有87.4%的人在出院两个月内有持续的健康问题 [3]。从症状上来看,53.1%的人报告有疲劳,43.4%的人反映存在呼吸困难。
我国也有研究最早触及新冠后综合征。中日友好医院的曹彬博士领导的一个联合研究组,就一直在跟踪曾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其中,他们跟踪了1733名患者半年的一项研究结果,于2021年1月发表在《柳叶刀》上,是当时人数最多的新冠后综合征队列研究 [4]。该研究中,76%的康复者在感染6个月后仍然有至少一个症状,最常见的症状包括了疲劳、肌肉无力与睡眠障碍。23%的患者报告有焦虑或抑郁的心理问题。这些发现与国外的研究也有相似性,可以说是互相印证。
从国内外的这些研究来看,"后遗症" 似乎很普遍——如曹彬团队发现76%的康复者在半年后仍有症状。可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这些研究,会发现里面的患者很多都是接受过住院治疗的,且病情相对较重。此类人群里观察到的新冠后综合征发生率,对于占了新冠感染绝大多数的轻症感染并不适用。
在金银潭的研究中,住院期间病情更严重的患者在出院跟踪时期也有更严重的肺功能损伤。因此当我们讨论新冠 "后遗症" 有多普遍以及严重程度有多高时必须考虑新冠感染时期的疾病严重程度。
不过,新冠后综合征在轻症患者中也是存在的。新冠后遗症在国际上引发广泛关注也是因为,一些研究显示轻症患者也有不小的比例在急性感染期后仍有症状 [5]。针对轻症或不需要住院的感染者的新冠后综合征调查研究中,20-30%的发病率是比较普遍的观察结果。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轻症患者的新冠后综合征发病率低于重症,但由于大量的新冠患者都是轻症,最终大部分新冠后综合征的受害者反而是轻症患者。比如,美国一项基于商业保险档案的研究发现在2021年10月到2022年1月底,75%的新冠后综合征患者是非住院的新冠患者 [6]。
此外,新冠后综合征的发病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症状也并不是伴随终身的。随着时间推移,患有新冠后综合征的比例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即越来越多的患者会逐渐彻底康复,不再受 "后遗症" 困扰。
这种随着时间推移,新冠后综合征减少的趋势在重症患者中也是一致的。2021年8月时,曹彬研究组在《柳叶刀》上更新了武汉金银潭出院患者的数据,跟踪时间从半年增加到了一年。在这项研究中,1276名患者出院后,在半年时68%的患者还有至少一个症状,但到一年时,比例下降到了48% [7]。
新冠后综合征里不同的症状也有不同的波动趋势,像法国的一项研究显示调查的53个新冠后综合征症状中27个随时间发生率不断下降,有18个相对稳定,另外有8个有上升 [8]。这种不同的变化趋势,可能反映了不同症状背后不同的疾病机理。
新冠后综合征涉及的病症极为广泛,有的如心理疾病等也会与外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比如英国一项跟踪超60万人的研究显示,在研究早期(2020年9月-2020年2月),37.7%的康复者在感染12周后仍有至少一个症状,符合英国的新冠后综合征定义。可在2021年5月,感染12周后仍有症状的比例下降到了21.6% [9]。出现如此大的降幅,主要是报告有疲劳感的人减少了约一半。一个原因可能是2021年5月的调查中更多人是感染时间较早,随着更多人彻底康复,在回忆上有偏差。此外,在该研究早期阶段,英国尚处于较严格的封锁状态,而2021年5月则是当地逐渐开放,社会恢复正常,此类环境差异也可能影响到新冠后综合征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