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物价显然不是发个文件、出个通知这么简单,而要让政策落地,必然要督促检查,才能避免这次物价调控变成过去的房价调控。尽管还不清楚这六个督察组要去哪些地方督察,也不知道以什么方式来督察,但我想,必须要严查、暗查、明查、普查,而不能像某些年终检查组一样走走过场、吃吃喝喝。在我看来,多个部门参与的物价督察组这次出马,不能止于督促检查地方政府工作,而是要多承担一些与物价相关的工作,让物价督察组发挥更多更大的积极作用。
其一,对物价统计数据进行核实。尽管相关部门对物价都有检测和统计,但这些数据是否完全真实准确,还值得质疑,如果物价数据失真,必然误导中央决策,影响调控力度。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曾披露过,一些物价局工作人员不到农产品和集贸市场等现场去调查产品具体价格,而是根据之前的数据或者媒体提供的数据坐在办公室进行估计,编造数据,导致一些产品价格不准确。无疑,现有的物价数据也有失真的可能,而且不少网友也指出,物价数据与自己感受不一。
其二,就物价问题进行一次民调。物价问题无疑是当前最大的民生问题,物价上涨究竟给不同地区的民众造成了多大的生活负担,各地对低收入者发放的临时价格补贴能否应对物价上涨压力,民众对中央出台的物价调控措施究竟有何看法……希望国务院督察组对这些问题也应该进行摸底,尤其是要掌握物价上涨时期的民众情绪,避免引发社会不稳定。
其三,要调查企业落实社会责任情况。发改委连续多次发文指导物价控制,在其中强调了企业的责任,指出“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配合政府做好保供稳价的工作”。显然,让企业参与稳定物价,不能只是发文呼吁,而要激励和鞭策。对民企要从减负的角度鼓励企业落实社会责任,而对于国企,则要动动“鞭子”,尤其要防止公共产品逆势涨价。
其四,要对生活必需品进行全产业链条的彻底调查。例如,对农产品要从田间地头到运输、批发、零售整个链条进行摸底,看看物价上涨的病因究竟在哪里。特别是,要看到一斤茄子、一斤土豆,菜农有多少利润,公路收费站、中间商、工商税务又吸了多少“血”?顺便也把那些操纵物价牟取暴利的“潜规则”晒出来。
“督察”一词给人的印象是,上面派出大员到地方检查指导工作,似乎不涉及上述提到的四个内容。而要兼顾上面四个方面,物价督察组下基层就不能居高临下,而是要付出努力、放低姿态、丰富手段,还原真实的物价水平,揭露物价上涨背后的各种因素。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截至11月27日,13种主要蔬菜全国平均价格持续下降,累计降幅已超过8%,其中,菠菜、油菜、生菜、四季豆、黄瓜等部分蔬菜价格的降幅在一至两成之间。但暂时的菜价下降不应该成为物价调控松懈的理由,物价督察组还需深入摸底、严格落实调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