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类表达意思,用于交流的符号。语言决定法律的发生,影响法律的发展。如果没有口语这种音频符号,人类不成其为人类,也无所谓存在人类的法律;如果没有文字这种视频符号,也就没有成文法,法律只能口耳相传。
法律语言不是法律和语言的叠加、组合,而是两位一体的融贯。其表现形式是语言符号,实质内容是法律意义。因而,法律语言既不同于法律又不同于语言,而是表达法律意义的符号。法律语言以不同的标准可以做不同的分类。以语言学标准可以分为法律书面语、法律口头语和法律肢体语,以法学标准可以分为立法语言、司法语言、侦查语言、执法语言、用法语言。
法律语言产生于通用语言,也不能脱离通用语言而独立存在。通用语言又从法律语言中吸取“养分”,得以丰富和发展。同理,通用语言不规范也必然导致法律语言不规范,世界任何国家的法律语言都逃脱不了这个规律。而我国,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立法“爆炸”,部门间利益的妥协,三十年来汉语教育的冷落,等等因素,更加剧了法律语言的失范状态。如经国家语委“十五”课题组研究,现行刑法有30余处存在严重的语言问题。而行政法中“和”、“或”不分,曾使某些行政法学家深表遗憾。
这些例子说明,如果说汉语规范化有人以规范化会消灭多样化为辞而不予认同,尚可以理解的话,法律语言规范化以任何理由为辞都是不可思议的。法律语言规范化是指按照既定的标准使用表述法律的表意单元,包括词语、短语、句子、语段、语篇,逐步消灭不规范的现象,减少直至消灭法律意义的分歧,增强统一性的过程。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重庵教授在“首届全国法律语言规范化研究学术会议”上的书面发言中说,法律语言的水平,反映着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法制水平的高低。法律语言越规范,水平越高;越不规范,水平越低。这是对法律语言规范化最深刻的认识。
已生成的法律语言规范与否,拟生成的法律语言怎样才是规范的,都需要规范的标准。虽然学界早已有不少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词表述了法律语言的特征、特点,但至今还没有人提出规范化的标准;虽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成立的立法用语规范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届任期已满,也已经审校不少的法律草案,但至今也没有提出规范化的标准。
我们认为,法律语言规范化标准设定的基础不是语言而是法律,因为法律语言规范化的目的不是解决语言问题,而是解决法律问题。因此,表述语言特征的严谨、精炼、朴实、庄重等等,不能成为法律语言规范化的标准。此外,规范化的标准过宽,则起不到规范的作用,从而失去规范化的意义;规范化的标准过严,则会消灭一些规范的法律语言,从而影响其发展。
标准的设定有三个方面的依据。其一,法律的专业性。法律作为人的权利、义务的规定者,要求表述准确,否则就会失去规则的作用。从而,准确应该成为规范化的标准。所谓准确,可以理解为“确实一丝不差、不偏不倚”。其二,法律的价值性。法律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有多少人对其认知。从社会大多数人现有的文化程度看,简明应该成为规范化的标准。简明,分开而言,“简”即简洁;“明”即明了。实际上,欧美国家到上个世纪60年代,法律语言简明运动已经如火如荼。其三,法律的文化性。法律是人类文化之一,法律文化的积累、传承,基本要求是典雅。所以,典雅可以成为规范化的标准。典雅也是由“经典”和“文雅”两个方面构成。法律语言,特别是立法语言,不仅需要经得起历史的冲刷,承载着民族的文化,传之永远,成为语言经典,而且也需要传承民族文化。
准确、简明、典雅的规范化标准,是基于法律语言的法律属性而不是语言属性建立的,因而精确、平白等不能成为标准。精确与模糊相对,精确或模糊在一定的语境中是准确的,而在另一个语境中则可能是不准确的。我们审校全国人大法律草案所提出的修改意见中,往往最易于接受的意见是准确与否,最不受重视的是典雅与否。因为准确是法律的本质要求,准确与否是对错的问题,不准确的行为规则无法指引人的行为,准确因而是法律的生命;典雅是法律的形式要求,典雅与否是美丑的问题,不典雅的行为规则并不影响指引人的行为,典雅因而是法律语言的魅力。
在设立了准确、简明、典雅为法律语言规范化的标准后,由于应用法律语言的人不可能都去展开研究,那么,以后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规范化标准的推广应用。应用就需要工具,而最有力的工具则是法律语言语料库、法律语言词典和法律语言库。此三者虽有联系,但更有区别。
法律语言语料库是法律语言生活材料的数据库。就我们已经建成的法律语言语料库看,它收取了表述建国以来所有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和部分地方法规,以及有代表性的司法文书等法律语言材料,按照部门法存储在不同的库区。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检索出词语、短语、单句、复句、语段和篇章,进行分析、研究。显然,法律语言语料库并非规范了的法律言语,不能直接成为法律语言规范的坐标,最主要的作用是作为法律语言词典和法律语言库的研究工具,因而,准确地说,法律语言语料库是法律语言规范化工具的工具。虽然我们的成果早在2007年已经专家鉴定,投入使用,但限于人力、财力的匮乏无法进一步完善和更新,至今不能向社会开放。
法律语言词典,主要是告诉读者词典中的词语应该如何使用,怎样是规范的用法,哪些是不规范的用法,哪些是错误用法。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叫做《法律语言规范词典》。由于语言的规范与否,是靠社会约定俗成的。为了避免误导读者,编者可以划定一个词语规范与否,所以,我们没有提“规范”二字。当然,如果这个词典经用户使用后,经过法律实践的长期检验,去伪存真,不断修改,能够起到规范法律语言词语的作用,将来改称《法律语言规范词典》也不是没有可能。法律语言词典,着重于法律词语的用法,这是与法律、法学词典以及其他语言类词典的根本区别,也是它的价值所在。
法律语言库是将规范、不规范和尚难确认是否规范的法律语言词汇、短语、句子、语段、语篇,分类比对,以电子数据存储、检索的产品。以法律语料库为基础研制法律语言库,编辑体例遵循基点原则、串联原则、关联原则、对应原则等四大原则。法律语言库在规模、功能、便捷方面,都是法律语言词典不可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