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要素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美感产生的依据
客体、主体与移情
移情:人的主观反射到客观对象当中去,
对象反映了人的主观认同就产生了美感
立体构成作品中,融入了某种情感、情绪,赋予了某
种思想观念,就等于在造物时移入了人的精神气息。
体量感
由立体形态的体积
大小和分量轻重等
因素,给人造成的
心理感觉
空间
大体量的实体形态容易使人联想于结实、富
有、豪华、健康、有气魄,以及压抑、沉重、沉闷、阴暗、奢侈、狂
妄
小体量的
形态容易使人联想于精致、秀气、灵活、灵巧、弱小、珍贵、幼稚、
希望、渺小…
现实中以密度,颜色,虚实体现
人们对立体形态的重量感觉,
直接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
虚(包容,神秘
大体量
空旷能够使人联想于舒展、开
阔、宁静、平和,能够给人以比较大
地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易使人感觉荒凉、萧条,
也能够引起无所适从,或孤独、寂寞
肌理感
触觉肌理感
手或身体直接触摸
或接触现实形态后,所感
受到的物体表面组织构造、
纹理等触觉特征
视觉肌理感
单纯用眼睛观看现 视觉肌理感
实形态时所感觉到的肌理幻觉
心理影响
粗糙
豪放、
原始、质朴、坚毅,或者疼痛、
刺痒、烦躁、狞厉、恐惧和神秘
柔和
亲切、
温柔、松软、舒适、安全、稳定、
优雅、含蓄
光滑
以直
观、直接、单纯、单调、明确、
华丽、精细、庄重、现代,或者
冷漠、危险和冰凉
空间感
实体空间
实体形态所占据
的空间对于“空”形成了“间隔”和制约的作用
方法论:注意力从实体形态转移到实体形态周
围的空场和实体形态中间的空隙或空洞。过对 这些虚体空间体量大小、形态特征的审视,及对这些虚体形态与实体形
态特征、空间大小进行整体比较。
方法论;“围”、“堵”、“闭”是构成封闭式空间的基
本方法。“透”、“露”、“敞”是构成开敞式空
间的基本方法
心理空间
依靠部分
形态关系的启示,借助联想
所感觉到的,以满足“视觉
完形性”之心理需要
当实体形态的具体结构特
征引起形态产生一种向周围
扩张的感觉时,在人们的心
理上,就需要有一个能够承
载和容纳这种无形扩张力的
空场。
实体形态的特征是决定其
所需要之心理空间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不同的实体形态就需
要不同的心理空间
虚幻空间
eg;中国的古典园林艺
术.统筹考虑园林之外的远处景物等各种元
素,因势利导地将这些
能够构成空间虚实变化的元素有机结合,巧
妙地创造出“围”与“透”结合、虚实变化
丰富的空间关系
色彩感
红
火焰、花朵、
果实、鲜血等多种
事物,可以给人以
温暖、喜庆、甜蜜
或危险
兴奋,可以诱
发人产生激动的情
绪。大面积的红色
会使人心情紧张、
情绪烦躁,并且容
易导致视觉疲劳
黄
以明亮、轻快、
扩张的知觉印象,可以使人联想
到阳光、麦浪、财富、尊贵,以
及宗教、奢侈、下流、迷信
蓝
蓝 色 属 于 冷
色之极,具有比较
强的理性意味,是
一种有助于人们头
脑冷静的色。蓝色
常常使人联想于天
空、海洋、远山、
月夜等博大或悠远
的景色。可以给人
以凉爽、开阔、洁
净、透明,或者内
向、孤寂
绿
绿色对人的视
觉刺激居中,是一
种能使人心情放松,
有助于人们心理平
和
橙
最暖的色,
给人的印象是豁
达、亮丽、注目
性强,经常使人
与香甜、饱满、
热烈、奔放
紫
浓重而神秘明度比较
高的紫色则显得含蓄而幽雅,属于
比较典型的女性色
灰
如果在红、橙、黄、绿、
蓝、紫色中分别调入灰,可以使
各种色彩趋向于沉稳、含蓄,以
至于成为既幽雅
明度
明度比较高的
色给人感觉轻快、开朗, 明度
比较低的色给人感觉沉稳、安
定
纯度
纯度比较高的色能够给人
以鲜艳、强烈的印象,纯度比
较低的色能够给人以朴素、含
蓄的印象。
材料
天然
视觉淳朴、厚实而含蓄
等优点,有比较广泛的开发、利用
价值和造型潜力
人工
自由调配,能够大量
复制,具有选择余地大,
能够满足工业化大生产
天然与人工色彩相配合
彩既可以体现自然色彩的淳
朴,又可以展示人工色彩的灵活性
主色调意识
在立体构成的色彩
关系中,首先需要建立一
种主导倾向明确的色彩氛
围,并在主导倾向明确的
基础上,去构成色彩关系
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构成
能够与立体形态特征及功
能完美和谐,并具有独特
审美价值的色彩感觉
生命感
精气神
根本就不追求再现客观物象的外
表,只是以抽象的形式来传递某种精神
气息,工业设计和立体构成中所需要的
“活”
都是一种对生命气息的显示,
对情感和精神的表现,对个性的张扬
力场
气韵生动既是一种丰富、活跃、平衡、和谐、
贯通地展现生命力内在能量的“力场”关系;又是一种旋
律感鲜明,具有音乐性特点的生动韵味;还是一种情感浓
厚,个性意味突出的精神气息
力透纸背
书法家正是通过对“力”的释放,对“力”的调节,并在“力”的联系、
“力”的运动、
“力”的变化和“力”的作用之下,构成了书法作品的
整体气势和气韵之感觉,营造出生动的艺术情趣和意境
气韵生动与生命感
各种生动的气
韵和形态的生命感,可以通过再造
形态的反抗感、运动感、生长感、
一体感和亲切感展示出来
生命感与内力
生命感与内力是不可
分的,内力对外力的反
抗感强烈是生命力旺盛
的基本特征,机敏、活
跃、有弹性,对各种刺
激反应迅速也都是生命
力旺盛的体现
生命活力与运动感
就需要依靠线的方向感
构成形态运动的趋势,以线的方
向变化构成运动的速度和节奏变
化
生命感与生长感
此立体构成中的生长感,
可以通过营造形态的增长或分支
的趋势,以及构成形态向上或向
周围扩张的感觉来获得
生命感与亲切感
有机形态能够让人联想
到在环境的各种压力中,生命力的
顽强,以及生命在适应环境时所具
有的坚韧性和灵活性,这些都能够
给人一种亲切感
个性感
创意的独特性
由于不同的人对事物有着不同的关注点,对生活有不
同的体验、理解,持有不同的态度,并且对形态语言有不同的偏
爱和不同的个性追求,才使得立体构成作品产生了千变万化的形
式和丰富多样的知觉情趣
特异
个性感强烈的局部
如果想展示鲜明、强
烈的个性,则需要以鲜明、强烈的共性为背景,来衬托特殊的、形成
了变异特征的局部
设计中的特异
几乎利用各种视觉
元素的强烈对比都可以构成特异的感觉。
例如,通过强调形态差别构成形态特异;
通过强调体量差别构成体量特异;通过
强调位置差别构成位置特异;通过强调
方向差别构成动势特异;通过强调色彩
差别构成色彩特异
共性感
在特
定的空间范围内,形态、色彩之间共性的因素越多,相似的特征就越显著,所构成
之和谐统一的共性感也就越强烈
超越血缘关系的共性
人们生活环境和经历的相同或相似,就形成
了共同的“经验域”
公众对一件作品的理解常常习惯于首先调动已有的审美知
识和经验,并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审美传统、认知层面和角度作为理解
作品信息的背景。这样,观众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就比较容易地寻找到
在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信息中,那些比较熟悉、便于理解的共性成分
艺术和设计中的个性化语言是可以转
化为共性化语言的。这是因为知识和经验可以通过传播而扩展,审
美经验和文化传统能够在不断补充和融合各种新知识和经验中发生
变化。
含蓄感
含蓄感是一种朦胧、模糊,耐人寻味的感觉。含蓄感包括刺
激的含蓄和知觉意义的含蓄
对于抽象语言
所传递的情感、情绪等精神气息地理解,需要调动观众的生活经
验。每一位观众需要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为基础,对造
型所构成的节奏、旋律进行整体联系,用心灵来品味和感受其
“视觉音乐”的气韵、意境等精神气息。
单纯感
单纯感是一种简约、明确、清爽、纯净的美感
对身心的平衡,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因此,从人们对于
单纯感的喜好中,也能够反映出一种时代的特征
单纯的形态和色彩知觉清晰,能够在繁杂纷乱的环境
中产生很高的注目价值,有助于引起人们的注意。
◼ 单纯的形态和色彩结构简约、通用性强、便于加工和
复制。
◼ 单纯的形态和色彩所花费的材料少,工艺简便,有助
于提高效率、节省时间,比较经济。
对已经有的客观形态
进行“判断”
、
“筛选”和“提炼”的过程
变化感
对比的概念
内容的生动性、风格的多样性、形式的新鲜感等
所有的知觉魅力,所有的审美意义和价值也几乎都是以对比的存
在为基础的
弱对比是含蓄变化的结果。在立体构成中,弱对比具有柔和
性,可以使人们产生视觉松弛感,能够营造一种优雅的情调,或
者和谐、亲切的氛围。因此,形态的弱对比,能够照顾到人们对
于变化的适应能力,有助于保持整体造型关系的内在统一
既可以通过单独形态自身不同局部的差
异显现出来,也可以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形态的差异显现出来。
在立体构成中,形状、肌理、色彩、体量、空间、数量、动势、
虚实等各种元素之间都可以构成对比。
形状对比
直与曲、方与圆、开与合、
长与短、简与繁、规则与不规则等方
面的差异
肌理对比
构成肌理对比的要素有
凸与凹、粗与细、光与糙、
软与硬、整齐与杂乱、强烈
与含蓄、透明与不透明
色彩对比
色彩的对比可以通过
明暗、色相、纯度和冷
暖等,不同方面的差异
显现出来
体量对比
形态的大小
差别和轻重软硬
等差别,都属于
体量对比
空间对比
形
态与形态、形态与周边环境所构
成的位置和距离等方面的差异。在立体形态中,局部
形态相对位置的上、下、左、右、
中、前、后、内、外;形态各个
部分距离的疏、密、聚、散,以
及形态与底座各边界的距离
方向对比
通过移动视点来全面审视形态。视点依先后顺
序从一个局部转移到另一个局部的视觉流动过程,就形成
了视觉流动线。而视觉流动线又能够诱发一种心理上的方
向感和运动感,并产生相应的知觉力。
活跃与稳定、
平衡与不平衡、顺畅与曲折、向心与离心、上升与下降、
水平与倾斜、垂直与倾斜、纵与横、左与右、前与后
动静感
动感就是指运动和动态的感
觉,静感则是指稳定和平静的感觉
平衡的具体感觉与“力”的作用有关,任何一个看
起来是个体的、孤立的事物,事实上都被来自不同事物的“吸引
力”和“排斥力”相互吸引、相
互排斥、相互牵制和相互制约的现象,并能够从中感觉到各种千
差万别的“力象”特征。
心理感觉中的力学关系
均齐
以静态感觉为主导的
平衡是具有显明轴对称结
构的平衡形式
均衡
以动态感觉为主导的平衡形式,在中轴线两侧的
形态分布,呈现为基本等量,却十分显著不等形的平衡关系
扩张力
形态的扩张力产生于形态特征所造成的运动趋势,是一种
对“运动能量”的感觉
有些形态的扩张力在势均力敌地对应中相互抵消,而有些形态的扩张力由于势
力强大,需要独自占据比较大的空间场地
虚实感
被人们关注程度高的部分
感觉实,关注程度低的部分感觉虚
在立体构成中,即便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形态,在人
们的知觉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都会随着环境中参照物的不
同而呈现出虚实程度不同的知觉印象
虚与实互为依据、互相衬托、互相制约
在立体形态的关
系中,不能将虚体简单地理解为空无,而应该将其理解为一种“被弱化了
的知觉状态”
虚实关系的多元性、多层性
在形态系统中,形状、肌理、体积、位置、色彩、动势等各
种要素,都可以对虚实关系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力
老子论虚实
建造有门、有窗
的房屋,房屋里是空的,也正是由于房屋里留出的空间,才使
房屋有了房屋的用途。所以,构成实体的功能目的,是为了获
得有用的空虚之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空虚之处,才使实体
显现出了实际的功能意义。
节奏感
节奏的本质是一种秩序关系,而秩序关系是人们感知事物
联系和变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节奏是联系各种形态元素的抽象结构,这种
抽象结构通过形态及色彩等视觉元素在空间中,持续有秩序的虚
实、强弱变化而显现出来
重复
具有整齐划一的魅力,还能够产生强烈的装饰性,营造
出严谨、精致的秩序美感
渐变
有极渐变
在知觉上一步
一个脚印,痕迹差别清
晰的渐变属于有级渐变。
诸如楼梯的台阶,形态
结构中的数比分割,以
及色彩的等差推移等形
式
自由的节奏
由于无拘无束的自
由节奏,既方便于对客观世界的
充分再现,也方便于对主观世界
的充分表现,能够为设计师或艺
术家的个性和创造性提供自由发
挥的更大空间
自然秩序的同步感应状态
人类是以感觉器官来应付审美对象的节奏符合于人的生理自然秩序的
同步感应状态,人就会感觉到和谐、舒服
节奏美感的感觉和体验是离不开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的
旋律感
“凝固的音乐”之载体是空间、节奏和旋律
利用各种视觉元素对不同旋律的创造,既是
设计师和美术家对内在情感、情绪有个性的抒发,也是设计师和美
术家对艺术观念、审美情趣有个性的表达
空筐结构
抽象的、纯粹的情态类视觉语法所构成视觉
旋律,可以使公众摆脱具象形态的说明性、情节性、
故事性等因素对内容的束缚
构成旋律特
征的每一个单独的乐音,都是旋律结构中的局部,任何一个局部
都不能表示完整的音乐思想
只有将形态、色彩与各种关系要素,有目的、有组织
地构成完整的视觉旋律,才能顺畅地表达出作品的精神指向和有个
性特点的情感、情绪
和谐感
和睦相处、配合得适当、
整体协调的感觉
和谐的本质是一种矛盾的
对立统一关系
差异
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市场,不断地开发和设计出各
种有差异、有价值的新产品
新功能、新形式、新意义、
新价值的基本手段;是形成造型新鲜感、独特性、丰富性,构成视觉
变化和知觉趣味
主导倾向与调子
宏观控制和把握形态的体量对
比是问题的关键
任何一种视觉元素,在整体中
对空间的占有量越大,对整体所发
挥的的影响力就越显著,主导作用
的倾向就越突出
有体积、材质、
肌理、色彩和透明
度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在形态体积相同的
情况下,会产生浅色形态比深色形态体积大一些的错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构成空场、空隙、空洞的虚体空间与构
成现实形态的实体空间,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二者的存在互为基础,二者的变化互
为依据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将封闭与开敞结构相互配合、相互衬托,可以
构成不同的虚实变化,形成不同的空间节奏、不同
的体态旋律和不同的环境氛围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eg;墙壁、隔断、柱、架等划
分出的不同空间范围; 由地板、天花的
造型及色彩变化所区分出的不同室内功
能区域 ; 由光影变化所显示出的不同空
间范围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色彩对人心理
的影响力又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意识和行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人们对作品观察、理解的注意力,吸引到对具体“像不像”内
容的关注上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这种在知觉上一步
一个脚印,痕迹差别清
晰的渐变属于有级渐变。
诸如楼梯的台阶,形态
结构中的数比分割,以
及色彩的等差推移等形
式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词” —— 具体的骆驼,与情态类语言的
“曲” —— 抽象的结构关系,共同构成的“视
觉之歌曲”。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不断地创造各种新精神、新物质、新变化的愿望与
社会发展进步的机制,与人们的心理需求及其物质基础的生理机
制相适应思维导图模板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