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衰期(t1/2):血浆药物浓度消除一半所需时间
一级消除动力学: t1/2为常数,不受药物初始浓度和给药剂量的影响
零级消除动力学: t1/2 和药物初始浓度成正比,给药剂量越大,t1/2越长
意义:1.确定给药间隔时间(一般间隔1个半衰期)2.预测连续给药后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和停药后药物从体内消除所需的时间;(一级)3.一般药物完全吸收需要4-5个半衰期
表观分布容积
: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物总量(A)按血浆药物浓度(C) 推算,理论上所需的体液容积称表观分布容积。
用药后,体内药量(浓度)随时间而变化,这种变化叫药—时关系。通常以血浆药物浓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作图,即药—时曲线。
曲线下面积-
反映药物体内相对量
生物利用度 (F)药物经血管外途径给药后吸收进入全身血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
绝对生物利用度&相对生物利用度
清除率(CL)单位时间内多少毫升血浆中的药物被机体清除。
CL总=CL肾脏+CL肝脏+CL其它
稳态血浆浓度(Css坪值):从体内消除的药物量和进入体内的药物量相等
某患者病情危急,需立即达到稳态浓度以控制,应如何给药?AB错C对
采用负荷剂量—首次剂量加大,再给予维持剂量
间歇给药时间:
一般按t1/2给药;毒性很低的药物>> t1/2 如青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