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是婴幼儿常见的慢性营养缺乏症,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钙、磷代谢紊乱,造成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见于两岁以下婴幼儿。
各种维生素D须经肝、肾二次羟化,成为1,25-(OH)₂D₃才具有生物活性作用。
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及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促使钙盐在骨样组织的沉积及旧骨中的骨盐溶解,提高血钙、磷的浓度,促进骨骼发育。
发病机制:维生素D缺乏使肠道钙、磷吸收减少,导致血钙、磷的下降。
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3个月~2岁的婴幼儿,临床上将其病程分为4期。
活动早期(初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尤其三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也可形成枕秃或脱发圈。
活动期(激期):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骨骼改变最先发生在生长速度快的部位。
恢复期:患儿经治疗及日光照射后,神经精神症状消失,体征逐渐减轻。
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上的患儿。除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外,其他无异常。
辅助检查
X线检查:活动早期长骨干骺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活动期干骺端增宽,临时钙化带模糊,边缘不齐呈毛刷状,骨干密度降低。
治疗要点
口服维生素D制剂:2000~4000U/d,连续服用1个月后改预防量400~800U/d。恢复期用预防量。
突击疗法:维生素D₂40万U或维生素D₃30万U肌内注射,视病情2~4周后可再注射1次。注射后2~3个月用预防量口服。一般于突击治疗前先口服10%氯化钙,以防血钙降低出现抽搐。
护理诊断/问题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日光照射少和摄入维生素D不足有关。
护理措施
休息与活动:每日接受日光照射,应在背风处,在不影响保暖的情况下尽量暴露皮肤,每日接受光照由10min开始渐延长到1~2h。
饮食护理: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动物肝、蛋、植物油、蘑菇、酵母等。
对症护理
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患病期间患儿可定时户外活动,但不能坐、站、走时间过长,以免发生骨骼变形。
用药护理
口服维生素D:须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D制剂者,宜用纯维生素D制剂,而不宜用鱼肝油(维生素AD制剂),以防维生素A中毒。
注射维生素D:注射前应事先补钙,以防发生低钙惊厥。
健康教育:婴儿生后2周起,给予预防量的维生素D制剂,每日常规补充维生素D400~800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