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前220年——589年)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时代背景
1、思想观念
社会动荡、民生凋敝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63年,魏灭蜀。两年后司马氏篡魏,建立晋王朝。公元280年吴亡于晋,结束了分裂的局面,中国又恢复统一,史称西晋。
西晋之后,由于庄园经济和豪强势力日益壮大,并转化为门阀士族,士族拥有自己的庄园和世袭特权,足以跟皇室抗衡,导致皇家、外戚、士族之间的争权夺利,促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造成有权势的人争权夺利,贪婪奢侈。
思想解放、文化多元
与贪婪奢侈相对的另一个极端,则是玩世不恭。
名士们以任情放荡,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抗礼教的舒服,寻求个性的解放有两种表现:
1、饮酒、服食、狂獗的具体行动;
2、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思想作风,即当时的“魏晋风流”。
例如比较有名的有:竹林七贤、白莲社等。
寄情山水、崇尚隐逸成为社会风尚,也导致知识分子阶层对大自然山水有了更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也成了一种浪漫风习。
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
魏晋六朝长期处于动乱年代,而思想、文化艺术十分活跃,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
①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中国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
②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功能;
③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出现,几种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④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对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
⑤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山水地形、花木鸟兽等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关系
4、营造技术
造园技术方法
建水:曲水流觞,动态水景,水口雕塑等水景类型空前繁荣
二、转折因素
文学艺术的发展
1.经营物质
即考虑整个结构和布局,使结构恰当,主次分明,远近得体,变化中求得统一。我国历代绘画理论中谈的构图规律,疏密,惨差、藏露、虚实、呼应、简繁、明暗、曲直、层次以及宾主关系等,既是画论,又是造园的理论根据。
2,传移模写
即向传统学习。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园林艺术向自然山水园发展,以宫、殿、阁楼建筑为主,充以禽兽。其中的宫苑形式被扬弃,而古代苑囿中山水的处理手法被继承,以山水为骨干是园林的基础。构山要重岩覆岭、深溪沟壑,崎岖山路,涧道盘迂,合乎山的自然形式。山上要有高树巨林、悬葛垂萝,使山林生色。叠石构山要有石洞,能潜行数百步,好似进入天然的石灰洞岩一般。
四、造园案例
皇家园林
邺城园林代表——铜雀园
邺城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重要城池之一(今河北省临漳县的漳水北岸),铜雀园位于邺城西北部,紧邻宫城。长三里,宽二里。园中有鱼池堂皇,园内引入长明沟之水,开凿水池,作为水景。园中亦种植许多果树和其他树木。园的西北角垒建三个高台: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三台之问和台基之问都有阁道相通。
铜雀园是以邺城城墙为基础而建的大型台式建筑,达到了我国古代高台建筑的顶峰;在略具“大内御苑”的性质,是一座兼有军事坞堡功能的皇家园林。
洛阳园林代表——华林园
华林园位于洛阳的城市中轴线北端。西北面为各色文石堆筑的景阳山,山上广种松竹。东南面的池陂可能是东汉天渊池的扩大,引来毂水绕过主要殿堂之前,形成完整的体系,创设各种水景,提供舟行浏览之便,这样的人为地貌基础显然已有全面缩移大自然山水景观的意图。天渊池中有九华台,台上建清凉殿,流水与禽鸟雕刻小品结合于机枢而做成各式小戏,建高台“凌云台”以及多层的楼阁,养畜山禽杂兽,殿宇森列有足够场地进行上千人的活动。另外,“曲水流觞”的园景设计开始出现在园林中。
建康园林代表——华林园
建康华林园始建于吴,历经东晋、宋、梁、陈的不断经营,是南方的一座重要的、与南朝历史相始终的皇家园林。
华林园位于台城北部,与宫城及其前后的御街共同形成干道一—宫城——御苑的城市中轴线的规划序列。早在东吴,引玄武湖之水入华林园。东晋在此基础上开凿天渊池,堆筑景阳山,修建景阳楼。
到刘宋时大加扩建,保留景阳山、天渊池、流杯渠等山水地貌并整理水系,又先后修建琴室、芳香琴堂、日观台、清暑殿、光华殿、醴泉殿等。到陈代,有修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后隋文帝灭陈,华林园随之灰飞烟灭。
私家园林
城市型私园代表——张伦宅园
张伦宅院位于北魏洛阳城东阳门外御道北的昭德里,大假山景阳山作为园林的主景,结构相当复杂,显然是以士石凭籍一定的技巧筑叠而成的士石山。园内高树成林,蓄养多种的珍贵禽鸟。采用“小中见大”的规划设计,是由秦汉风格向唐宋风格过渡的代表。张伦宅院的建筑艺术,越过了自然园林的历史,步入了提炼与概括自然山水美的新阶段,园中的筑山理石不再是单纯的写实摹拟的方法,而是采用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方法,巧于因借,叠石成山,巧妙布景,是造园艺术创作方法的一个飞跃。对我国北魏以后的园林建筑有深刻影响。
城市型私园代表——西晋石崇金谷园
金谷园位于洛阳西北郊的金谷涧,依邙山、临金谷水。地形略有起伏,分为前园和后园,园内亭台楼阁备极华丽,建筑内外金碧辉煌,雕染画栋。园内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有许多“观”和“楼阁”,有从事生产的鱼池、士窟等,从这些建筑物的用途可以推断金谷园是一座巧妙利用地形和水系的园林化庄园。人工开凿的池沼和由园外引来的金谷水穿梭萦流于建筑物之间,河道能行驶游船,沿岸可垂钓。金谷园的那一派赏心悦目,恬适宜人的风貌,在清纯的自然环境、田园环境和朴素的园林环境中又显现一派绮丽华靡的格调。
庄园别墅代表——东晋谢氏庄园
这座别墅分为南居和北居,南居为谢灵运父、祖卜居之地,北居则是其别业。南北居完全契合与天然山水地形。南居是庄园的主体部分,自然景观有特色,建筑布局与山水风景相结合,道路敷设与景观组织相配合。在布局规划上,其收纳远近借景,与山水风景结合较好,体现清纯的审美情趣,浓郁的隐逸情调。呈现出一幅大自然生态的情景和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的景象。
寺观园林
东晋庐山东林禅寺
东林寺营建在自然风景优美地带,该寺北负香炉
峰,徬带瀑布之壑,表石垒基,即松栽构,周回玉
阶青泉,森树烟凝,宛若仙境。处幽谷之中,其周围的群山绿树犹如碧绿的屏风,庙前有虎溪水流过,更突出这片清凉世界与尘世属不同的境界。
东林寺红墙环绕,在碧绿的景色中昭示着佛国的威严。东林寺的建筑,纵轴线上为山门、弥勒殿、神运殿。神运殿两侧有三笑堂,十八高贤影堂。三笑堂后藏经阁、聪明泉。神运殿是寺内最宏伟的建筑。
东林寺是营建在自然风景优美地带的寺观,是佛教净士宗的发祥地,东晋时为南方佛教的中心道场。
同时也成为了自然风景区开发的开拓者。远离城市的名山大川逐渐向人们敞开其无限优美的丰姿,形成早期旅游的风景名胜区。东林寺的园林经营与私家园林的别墅有异曲同工之处。
三、时期特点
三国:魏,加强军事力量,开发水利,发展农业——园林,铜雀园,都城邺城 ;蜀,团结少数民族,开发大西南,积极发展农业;吴,开发江南,发展造船业,与台湾加强贸易经商。
两晋:西晋时斗争激烈,生产力遭破坏经济衰退;东晋积极发展经济,人们生活安定,国力渐强,东晋文学艺术得到发展,思想的活跃促进了园林艺术的开发,山水园林开始发展,造园普及民间。
南北朝:南朝虽然国名更迭,但国都未动,经济稳定,各方面长足发展;北朝,人民生活安定,民族融合,促进了各方面发展,思想上宣传佛教。
五、造园特点
1.与形成期相比,这个时期的园林规模由大入小,再现自然表现自然,升华到艺术创作(谢灵运《山居赋》)。
2.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这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型的园林体系。
3.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性的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
4.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城市私园多为官僚、贵族所经营,代表一种华靡的风格和争奇斗富的倾向。庄园、别墅随着庄园经济的成熟而得到了很大发展,他们作为生产组织、经济实体同时也是文人名流和隐士们“归田园居”、“山居”的精神寄托,隐逸情调、田园风光深刻影响后世文人园林创作。
5.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郊野寺观尤其注重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对于各地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型的作用。
庄园经济发展和山川林泽的开发为园林营建提供了经济和物质基础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华林园位于洛阳的城市中轴线北端。西北面为各色文石堆筑的景阳山,山上广种松竹。东南面的池
陂可能是东汉天渊池的扩大,引来毂水绕过主要殿堂之前,形成完整的体系,创设各种水景,提供舟行浏览之便,这样的人为地貌基础显然已有全面缩移大自然山水景观的意图。天渊池中有九华台,台上建清凉殿,流水与禽鸟雕刻小品结合于机枢而做成各式小戏,建高台“凌云台”以及多层的楼阁,养畜山禽杂兽,殿宇森列有足够场地进行上千人的活动。另外,“曲水流觞”的园景设计开始出现在园林中。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东林寺营建在自然风景优美地带,该寺北负香炉
峰,徬带瀑布之壑,表石垒基,即松栽构,周回玉
阶青泉,森树烟凝,宛若仙境。处幽谷之中,其周围的群山绿树犹如碧绿的屏风,庙前有虎溪水流
过,更突出这片清凉世界与尘世属不同的境界。
东林寺红墙环绕,在碧绿的景色中昭示着佛国的威严。东林寺的建筑,纵轴线上为山门、弥勒殿、神运殿。神运殿两侧有三笑堂,十八高贤影堂。三笑堂后藏经阁、聪明泉。神运殿是寺内最宏伟的建筑。
东林寺是营建在自然风景优美地带的寺观,是佛教净士宗的发祥地,东晋时为南方佛教的中心道场。
同时也成为了自然风景区开发的开拓者。远离城市的名山大川逐渐向人们敞开其无限优美的丰姿,形成早期旅游的风景名胜区。东林寺的园林经营与私家园林的别墅有异曲同工之处。思维导图模板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