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畅销榜80周在榜,比尔·盖茨年度荐书第一名,美国亚马逊年度编辑选书第一名,作者被《时代周刊》评委“年度影响力人物”,加上这极具自由主义色彩的译名,你可能已经想到了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波澜壮阔的冒险,以及普通人不断蜕变为英雄的豪迈事迹。但在本书中,这些都不存在,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本书的叙事结构,那就是:流水账。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作为一本非虚构类文学,作者仅仅是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写了出来,在书中你看不到刻意制造的冲突,看不到“铺垫—高潮—发展”的剧情结构,也看不到豪言壮志和心灵鸡汤,有的只是塔拉与家庭的“纠缠—逃离—思念—纠缠”的往复循环,只是堪称荒诞的生活琐事,还有作者不断重复的内心挣扎以及考试、上课、留学、赚钱的日常生活记录,这确实让很多抱有极大期望的人落了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关于原生家庭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谈到本书,离不开“原生家庭”这一话题。原生家庭原本在社会学中指儿女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但最近逐步演变成了一个心理学概念,指个人出身的家庭,而这个家庭往往是不好的。
作者的家庭几乎完全符合大众对于原生家庭的印象,塔拉一家有着太多的标签:原教旨主义、家庭暴力、无政府主义、阶级斗争、末日主义、双相情感障碍、男权主义等等,这使得塔拉在17岁之前没有上过学,甚至没有走出过小镇,作者在内的兄妹7人就这样在父亲的带领下开始了家庭教育的历程,每天做的就是在父亲的带领下为并不存在的末日准备物资。
即使经历了一次车祸、二次车祸、用垃圾箱疗伤、母亲全身着火、哥哥坠落托盘、父亲全身烧伤等事件后,父亲仍然相信自己是对的,生活就像黑洞一样,看不到一丝光明,读者看到这块时也是同样的窒息、迷茫和无助。
好句摘抄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无论你成为谁,无论你把自己变成了什么,那就是你本来的样子。它一直在你心中。不是在剑桥,而是在于你自己。你就是黄金。回到杨百翰大学,甚至回到你家乡的那座山,都不会改变你是谁。那可能会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甚至也会改变你对自己的看法——即便是黄金,在某些光线下也会显得晦暗——但那只是错觉。金子一直是金子。
3.我从未允许自己拥有这样的特权:不确定,但拒绝让位于那些声称确定的人。我的一生都活在别人的讲述中。他们的声音铿锵有力,专制而绝对。之前我从未意识到,我的声音也可以与他们的一样有力。
5.我所有的奋斗,我多年来的学习,一直为了让自己得到这样一种特权:见证和体验超越父亲所给予我的更多的真理,并用这些真理构建我自己的思想。
但这正是这本书的宝贵之处,在这“流水账”的记叙当中,塔拉面临的困境,做出选择的心路历程以及最终的蜕变结果,让读者很容易移情和共鸣,当作者面临困境时我们愤怒,当作者做出“正确选择”时我们欣喜,当她又陷入与过去的纠结时我们愤恨、遗憾、甚至有深深的失望,我想这就是本书能够获得畅销的原因吧。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关于教育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从孔子的有教无类、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到近现代卢梭、杜威、皮亚杰、蒙台梭利、陈鹤琴、陶行知、竺可桢等教育家都在追寻教育是什么。本书作者的经历很好的诠释了雅斯贝尔斯的观点:“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能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
通过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塔拉找到了教育的答案:自我创造,这种创造力使她冲破旧有的屏障,拥抱崭新的世界,通过不断地自我教育,主动追寻教育,让她成为了她本应成为的样子。
最后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这不是一本冒险故事,也不是一本励志传记,更不是一本教育指南。作者向我们展示的人生历程可能与我们的截然不同,这也使得本书确实饱受非议。但书中分享了与家人和睦相处的方法,找寻与原生家庭和解的希望,展现引路人的重要价值,崇尚自我觉醒的崛起,充满自我创造的前景,以及最重要的—教育给予的力量。在家庭环境的塑造下,塔拉无知、迷茫、纠结、压抑,但终通过教育,她成为了那个她本应成为的人。
最后,引用塔拉在本书正文的最后一句话作为结束,你可以用很多说发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