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两个阶段
垄断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生产集中
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资本集中
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所支配
垄断的形成、本质及垄断组织
垄断的形成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原因
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激烈的竞争各方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也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垄断与竞争
垄断不能消除竞争的原因
任何垄断自主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全部包下来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在竞争目的上,垄断竞争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
在竞争手段上,自由竞争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垄断组织的竞争还要采取非经济手段,是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激烈
在竞争范围上,垄断时期,竞争的规模扩大,范围遍及各个领域和部门,并由国内扩展到国外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
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金融寡头
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
在政治上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来实现的
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掌握新闻科教文化等来左右和影响内政外交与社会生活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资本的实质
获取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利润的来源
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通过对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获得更多利润
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国外利润
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如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垄断利润的实现方式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实现的
垄断价格
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垄断低价
垄断组织在购买非垄断企业所生产的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垄断价格的产生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它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
垄断的形成并不能增加价值总量,垄断本身也不能创造价值或剩余价值,垄断价格的制定也不能完全脱离价值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
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的需求,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主要形式
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货,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有保证的国家市场
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的津贴和补助,直接、间接地资助私人垄断企业
国家通过社会福利开支,提高社会购买力,为私人垄断企业创造市场条件
宏观调节
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
双重作用
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升级和优化,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
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金融垄断资本快速发展的表现
在金融垄断资本的推动下,垄断资本主义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上升,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和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随着实体经济的资本利润率下降,面对激烈竞争,实体经济部门不得不把利润的一部分投向金融领域,导致金融资本的急剧膨胀
制造业就业人数严重减少,以金融为核心的服务业就业人数逐步增加
金融垄断资本快速发展的作用
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不仅给资本主义经济也给全球经济带来灾难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及其后果
垄断资本扩展的动因
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对输出国的影响
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控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垄断优势地位
对输入国的影响
积极作用
引进了比较先进的及其设备和工艺技术,同时培训了一批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技术人员、熟练工人和企业管理员
不利影响
付出了较大的经济代价以及环境污染、能源和资源消耗的代价
对国际资本的依赖性增强,容易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
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的垄断组织
国际垄断同盟
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议建立起国际垄断资本的联盟,即国际垄断同盟,以便在世界范围形成垄断,并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为主(如西方七国集团、欧盟等)
国际经济调节机制
国际垄断资本还建立起国际经济调节机制,以加强国际调节
实质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局部范围的经济波动,但难以对全球性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发挥有效的协调作用
从根本上说它们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它们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
实质
特征集中体现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从本质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送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送的成本,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
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与组织保障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效应
总体上看,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体现了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不仅发达国家从中受益,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消极后果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受益不平等、不平衡,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及其实质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
法人资本所有制
法人股东化的产物。使公司资本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重新趋于合一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制度: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保持社会的稳定,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劳动者的安全和保障需求,保证他们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工资水平也有所提高
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资本家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而是靠手中拥有和掌握的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利息收入为生,最终成为以剪息票为生的食利者
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
国家承担起了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市场秩序等重要职能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胀”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泛滥,西方国家普遍走上强化市场调节、弱化政府干预的道路
经济危机呈现新的特点
经济增长乏力,发展活力不足,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交织在一起
政治制度的变化
重视并加强法治建设,以便协调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
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原因
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发生变化的根本推动力
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资本主义发生变化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发生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质
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那些不适应的旧的生产关系
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征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影响日益显现(最突出、最鲜明、最主要的特征)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经济、科技、文化传播等超级优势,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次贷危机的影响下西方国家出现的问题
经济发展失调
债务负担沉重,巨额政府债务又埋下了新一轮金融危机的隐患
政治体制失灵
传统精英政治走向衰落,大众政治与精英政治的对立日趋严重,民粹主义思潮泛起,西方精英政治陷入困境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历史进步性
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自身的局限性
资产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运行,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和自由竞争的结果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在竞争中总是大企业战胜中小企业,使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
本质相同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通过联合来操纵并控制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不仅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与垄断资本主义在政治上、文化上、外交上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交织发挥作用,共同促进了垄断资本主义向世界范围的扩展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没有客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论断的科学性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根源,归根结底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