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接触异见和不同观点的渠道扩展到了多种媒体和信息技术平台。
20世纪的大众媒介,如日报、周刊杂志、商业广播和公共博物馆等,继承了公共论坛的部分功能,通过向公众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和观点,创造了某种形式的共享文化环境。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言论自由的格局,它通过海量信息资源的即时传播,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访问和交流渠道。网络使得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观点,从而大大加速了流瀑效应的破除过程。不论是左翼人士还是右翼人士,都能够轻易找到与自己原有社交圈迥然不同的意见和信息,从而降低地域因素带来的从众压力。互联网让人们对全球各地的观点有了更直接的了解,方便人们与不同地区、持有共识的人群建立联系,增强了个体在面对当地社会压力时坚持自我立场的信心。
然而,互联网同时也加剧了流瀑效应形成的可能性,错误信息和谣言能够通过社交媒体、电子邮件等途径迅速传播至成千上万的接收者。比如文中提到的虚构信件事件,假借知名人物之名散布不实信息,竟然能欺骗到大量聪明人。此外,像否认艾滋病存在、否认历史事件真实性等危险流瀑也在网络上滋生,这些流瀑可能导致人们接受错误认知,甚至危及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