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当我谈跑步,我谈些什么》这本书加标签,我们会加些什么呢?没有阅读之前,跑步、村上春树、马拉松、晨型人、早起等都是我为这本书加的标签。但是在我读过这本书后,我的笔记里又多了很多如“番茄工作法”、“写作”、“青蛙”、“晨间日记”、“培训师修炼”、“TTT”(注:Train The Trainer培训培训师)、“习惯”或“创意”这样的标签。
郝明义在《越读者》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你是一个工作十年的上班族,正在为自己熟悉而单调的工作感到苦恼,进而对人生的意义产生怀疑,想要找一本书,会想看什么书?
当你读这本书时,没用印象笔记来收录这段话,那当你想引用这个句子时,你需要新查阅原书,才能找到想要的内容,这样做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如果当时拍下了这段话,然后加上标签,那么,当你需要用到这段话时,它就可以很容易被找出来。
在为笔记加标签的时候,应尽量避免使用原文中存在的字眼,在同一维度上给笔记打标签是徒劳的。
给笔记打标签,其实也是一个归纳、总结、整理的过程。
当某一个标签用得足够多了,那拥有同一标签的笔记数量也就增多了,当我们查找这个标签时,凡是拥有同一标签的笔记,不论这条笔记存放在哪一个分类下,我们都可以通过标签将它们搜索出来,这些平时的积累都会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当我打开“番茄工作法”这个标签时,里面会出现多个博客作者写的关于番茄工作法的文章,还会有我读书的感悟、工具介绍等,这就好像给“番茄工作法”这个主题建立了一个信息库一样,当我们需要用时,可以随时通过查找标签来调出这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