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平淡而又易懂。先生说:“我的语言有点特别,拆开来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
这本书是汪曾祺创作的大量散文中精选而成,归类整理为七辑,分别是“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从花草树木到鸟兽虫鱼、各地特色美食,从亲朋好友到游历见闻、创作心得,一切皆可散文。
读“人间草木”感受大自然的馈赠,院子里的草、蟋蟀、鸟儿各自快活,当季最好的花被摘下戴在头上,夏天有栀子、朱兰、牵牛、秋葵、凤仙,还有冰在井里的西瓜,天井里乘凉的大竹床,耳边的蝈蝈声。
我喜欢他笔下的栀子花,小时候我家院子里也有一大株,每到花季,小朋友们会过来讨,奶奶一朵朵剪下来分给他们,我在一旁与有荣焉。栀子花的香味是丝丝缕缕渗入我灵魂深处的味道。
摘录
汪曾祺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的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读的我忍俊不禁。
在西南联大中文系读书时,他替同学写过一篇读书报告,说诗人李贺是“在一片黑色上描画他的梦;一片浓绿,一片殷红,一片金色,交错成一幅不可解的图案……是一条在幽谷中采食百花酿成毒,毒死自己的蛇。
四方食事里《昆明菜》写汽锅鸡、宣威火腿、牛肉、菌子......,《肉食者不鄙》写狮子头、镇江肴肉、东坡肉、湖南腊肉、烤乳猪......,我不大喜欢吃肉,但是这两篇边读边咽口水。
我在《礼记》的时候,《礼记.月令第六》就曾经发现汉语文字的极致美,当时只是在意文字,等我读到《葡萄》中葡萄月令一节时, 顿时茅塞顿开,原来这优美的文字可以借鉴,这美丽的时令也可以参照。这里面就是采用《礼记月令》的写法,虽然全是白话文,可是我们可以看到他从古文中的借鉴。而在他的笔下,葡萄一年四季的发芽,生长,结果是那样的生动有趣。
联大岁月
是我最喜欢的部分,汪曾祺用轻松幽默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那段笑中带泪的岁月。日寇侵华,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被迫南迁,组成一个大学,先在长沙,后迁云南,是为西南联大。学生们有通过陆路,三千五百公里徒步自北平到昆明;
有通过海路,自天津或上海搭船经香港到越南,再换铁路坐滇越火车到昆明。到昆明来考大学的人,取道更是五花八门:有历史系刘姓同学挑一担行李,从河南一步步走来,物理系应姓同学在西康买一头毛驴一路骑到昆明......
烽火连天的岁月,莘莘学子们不远千里从四面八方奔向昆明,来到西南联大。大部分同学来寻找真理,寻找智慧。汪曾祺说自己是因为听说北大学风自由,学生上课、考试,都很随便,可以吊儿郎当。他是冲着吊儿郎当来的。
跑警报是那个年代学生的“特色活动”之一。日军侵华,昆明空袭警报很多,学生们日渐适应,有了习惯性去的地方。大多是找个坟头,这样可以靠靠。还有铺了厚厚干松毛的马尾松林,晒着从松枝间漏下的阳光,或仰面看松树上面蓝的要滴下来的天空,还能从挑着担子做小买卖的商贩那买到零食,甚至有人顺道培养感情谈恋爱。
之所以不用“逃警报”和“躲警报”是因为“躲”太消极,“逃”太狼狈,惟有“跑”字于紧张中透出从容,最有风度,也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
彼时校舍简陋,师生们衣衫褴褛,甚至经常食不果腹,但是联大八年,培养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三十年出的人才都多。为什么?因为自由。
师友相册特辑里我看到教创作的沈从文,他教导学生“要贴到人物来写”,为学生的作品写很长的读后感,找来与学生作品相近的中外名家作品给他们看。学生写的较好的习作他自贴邮费寄去投稿,汪曾祺最开始的文章发表都是老师沈从文投出去的。
汪曾祺是学文的,西南联大还有很多著名教授,数学家华罗庚、物理学家赵忠尧、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还有陈寅恪,朱自清,梅怡琦,吴晗,周培源,陈岱孙等等。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共61人,其中西南联大教师有27人。正是这些不怕新,不怕怪,鼓励学生不尚平庸的大师们教出了西南联大优秀的人才。
平淡人生章节里我看到了汪曾祺令人羡慕的家庭关系,父子有趣的相处方式。祖父参加过清末科举,熟读儒家经典。小学五年级
时祖父开始教他读《论语》,写大、小字。汪曾祺的父亲会医术,会武术,会骑马,会乐器,还是画家,会刻章。这么聪明绝顶
的人,还是个“孩子王”,带孩子放自己糊的风筝,用玻璃做水晶球养金铃子,做荷花灯、西瓜灯,引的邻居的孩子非常羡慕。
这样的父亲对他的学业关心却不强求,国文第一,得了佳评,父亲拿出去到处给别人看,数学成绩不好也没关系,及格就行。初
中时爱唱戏,父亲拉琴他来唱。17岁写情书,父亲给出主意。父亲喝酒,给他也倒一杯。多年父子成兄弟,待汪曾祺成了父亲,
跟儿子的关系也很好
“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汪先生在文章杂事特辑里写了他的创作生涯,还给了很多写小说的指导,字字珠玑。
读一本书,不仅收获到情感上的愉悦,还能在生活态度、教育理念、亲子关系,甚至文章写作上有所收获,还能有什么不满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