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思维》全书分为 4 个单元、13 课题、28 框题、59 目题。核心内容:“科学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
《逻辑与思维》教材由四个专题构成,也相应地分为四个单元。《逻辑与思维》每个单元由导语与课构成。单元导语是对本单元教学内容、设计意图的整体概况,有着统筹知识、定位目标和指导教学的重要功能。本册教材每个单元标题下的导语都运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语言,采用设问及解答的形式,简要概括该单元的中心思想,引导学生理解该单元的重要性。
课是教材的基本内容,《逻辑与思维》每课由引言与框构成,每个课题下的引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 用,采用设疑导思的方法,阐述本课主题和主要内容以及学习目的和学习意义。 本册教材由 13 课组成,每个单元分为 2-3 课,每个单元所设计的课与课之间都存在着承上启下、层层递进的关系,每课在其单元乃至全书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框,是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逻辑与思维》每课由目构成,设置集中统一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本册教材四个单元共由 28 框构成,每课基本为 2 框,个别内容稍多的课由 3 框构成,如下图4中展示的第五课和第六课各分为 3 框。
目具有展示课文基本环节的作用,《逻辑与思维》每目由正文和辅助文构成,全书有 59 个目题。基于教师讲授逻辑知识的需要,以及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课时与难度,一般每框题包括 2 目内容,部分内容较多的框题包括 3-4 目,例如图4展示第二课第二框分为3 目,第三课第一框分为 2 目等。
《逻辑与思维》教材既包括以宋体呈现的正文,又包括以楷体呈现的《探究与分享》,二者相互呼应,构成课文的整体,呈现专题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综合探究既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化与提升,也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实际运用。 所选材料涉及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名著论述,知识跨度大、深度广。通过综合探究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形成对《逻辑与思维》教材的 整个思维框架与逻辑结构,理清本书知识点之间存在什么样的逻辑关系,而且能够在探究活动中锻炼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深化学习,增强科学思维的能力。
根据《逻辑与思维》教材的内容呈现,正文构成课文主体,呈现教材的基本 原理和核心知识点,是教学的主要部分内容。辅助文则起着协助解读正文、综合知识拓展、设置活动探究等作用,其重要地位决定了辅助文在教材中不可或缺。主要包含“探究与分享”“示例评析”“相关链接”“名人名言”方面的内容。
表2 各单元探究与分享、示例评析、相关链接、名人名言栏目分布情况
“探究与分享”栏目与教材正文相互呼应,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达成学习目标。由上表2可知,其数量在《逻辑与思维》全书辅助文中出现比例最高、运用场景最多。其次是“相关链接”和“示例评析”,常用于承接上下知识点,拓展知识与即时思考。“名人名言”是部编版新教材中的创新之处,引用名人对教材中相应知识的论证,在教材中常出现在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旁。
由上表可见,穿插在正文之间的辅助文栏目在每个单元中的分布数量有明显差距,这与单元知识内容难易程度具有一定相关度。第一单元属于入门知识,学生容易理解。第二单元涵盖本书中最抽象复杂的知识,运用近半数的“探究与分享”和“示例评析”辅助文栏目针对性指导教学、思考训练。第三单元知识建立在《哲学与文化》基础上,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第四单元涉及超前思维、联想思维等有趣的知识,教材语言通俗易懂;比起“示例评析”,在这两个单元中运用更多的情境探究与知识拓展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