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展示一个过程,而不是展示一个结果。课堂上如果追求那种“对答如流”的演示型的“精彩”场面,倒也不难,课前下下“毛毛雨”就行了。但假如那样,公开教学还有什么意义?“打假队”就会开进学校里来了。
学生回答错了,理解上出现偏差,作文出现了毛病,是正常现象,这正是发挥老师主导作用的时候。而老师们要看到的,恰恰是执教老师在这关键时候如何点拨,如何启发,如何讲解。一句话,看老师在这个节骨眼上,如何去“配合”学生。
教学中,老师的“配合”作用不仅体现在启发、点拨上,还体现在耐心和态度的和蔼上。耐心与和蔼尤其重要,缺乏这两点,再好的启发方法,学生回报的只能是而且永远是启而不发。
什么是教?不就是教学生学吗?什么是启发?不就是像给猜谜语的人提示一下“朝哪儿猜”那样,为学生提供一点线索,揭露出一点端倪,鼓励学生去发现吗?可见,在教学中,老师的“配合”,还体现在发自内心的动情的鼓励上。适时的真诚的鼓励,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支撑点,是加快思维的兴奋剂,是开窍的电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