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的一则著名寓言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北山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分别是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山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出行十分不便。于是愚公下决心要把山挖平,他带领着子孙们开始了挖山的工程。河曲的智叟嘲笑愚公,认为他太愚蠢,凭他们几个人的力量不可能把山挖平。愚公回答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山不会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帝,天帝派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这个故事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愚公移山的精神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象征,鼓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以下是一段关于《愚公移山》的现代文描述:
在古老的时代,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的家被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紧紧地围困着,出入都要绕很远的路,极为不便。愚公虽年事已高,但他有着坚定的决心,想要把这两座大山移走,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便利的生活环境。
于是,愚公带领着他的儿子、孙子们,每天都辛勤地挖掘着山石,用畚箕将泥土运到渤海之滨。他们的行动引起了周围人的关注,河曲的智叟听闻后,前来嘲笑愚公的愚蠢行为。他认为愚公以年迈之躯,妄图移走这两座大山,简直是异想天开。
然而,愚公并没有被智叟的嘲笑所动摇。他坚信,只要子子孙孙不断努力,总有一天能够把山挖平。他的这种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动了上天。天帝听闻了愚公的事迹后,被他的执着所打动,于是派遣了两位大力神夸娥氏的儿子,将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背走,分别放置到了朔东和雍南。
从此,愚公的家乡不再被大山所阻隔,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愚公移山的故事也流传了下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