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1940年从广东潮州流落到香港,3年后父亲辞世,他决定担当起家庭重任,开始在茶楼跑堂,在钟表厂打工,在五金店和塑料厂做推销员,5年后升至经理。其间,他不知道尝尽多少苦楚,也收获了不少能力。他看好塑料市场的发展空间,也意识到这是自己出来创业的好机会。但他的积蓄只有7000元港币,于是他向舅父庄静庵借了4万多元,一共凑够了5万元。1950年他在筲箕湾开办了长江塑胶厂。以后的故事你都知道,不用我再说了。
当时李嘉诚从亲戚处借回来的4.3万元是个什么概念呢?假设当年李嘉诚不是从亲戚处借钱,而是自己打工,按照他5年攒7000元的功力,将需要30年,到那时塑料生意的时机早就过去了。1950年前后,香港人的平均月工资是250元左右,4.3万元是172个月的工资。如果按照北京人的平均工资是4000元算,那么这笔钱现在大概就是68.8万元。
这位可以轻易借出60多万元给李嘉诚做生意用的人到底是谁?
此人是庄静庵先生,广东潮州人,曾任香港潮安同乡会永远荣誉会长、广东省政协港澳委员、广州潮人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是当时香港钟表行业的富豪。李嘉诚一开始打工的那家中南钟表店就是他的,13年以后,他成了李嘉诚的岳父。
不可否认,李嘉诚的成功主要来自他勤奋、刻苦的精神以及他的智慧,你可以从《李嘉诚传》中读到他的故事。但他的故事里除了传奇和奇迹之外,还有一些其他人无法模仿的因素:难得的塑料商机、地产以及香港起飞的时代大潮,李嘉诚的天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一个在关键时刻能够借出60多万元的亲戚和一个钟表大亨的名誉这一“无形资产”。创业不仅需要努力打拼和一腔热血,资本与人脉的积累也至关重要。
名人成名了,他原来是10,现在是100,中间下了不少功夫,这样的故事既不好看也不励志——因为太复杂了,谁能学会?所以名人故事一般会告诉你,他原来是1,现在是1000,中间只做了一件事情,反复地做就成了。这样的故事就既好看又励志了。这样倒是简单了,但是你真能学会吗?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只是依靠从众而成功。
你会想到CEO、创业上市、有房有车,还是一呼百应的领导力?
成功的真正本义应该是:越走越近。这是我听过的对成功最好的解释。
应该如何定义成功?有人说,成功就是赚到1000万元。1000万元是很好的成功标志之一,却一定不是成功本身。
不信,你问问他,赚到1000万元后你会做什么?他会说要买房、买车。
你再问他,如果你买到了车子和房子,那么这背后的意义是什么?他会说这会让我的家人快乐。
你可以继续问他,让你的家人快乐,这背后的意义又是什么?他会告诉你,我会觉得自己是一个能担当责任的人。
让自己成为一个能担当责任的人!这才是成功的真正目标。1000万元只是让他离这个目标越走越近。
什么是你人生的真正目标?就是那些你不会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目标。你可以试着问自己下面的问题,来判断你有没有找到人生的真正目标:如果外界条件突然完全改变了,比如你突然掉到一个荒岛上去了,你是不是还会追求自己现在设定的目标?
这个时候,你还会设定那赚到1000万元或者当上CEO的目标吗?也许不会。但是在荒岛上,也许你依然会追求让自己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或者你希望获得认同,或者你希望可以掌控生命,这些才是你不会改变的成功目标。
如果把赚到100万元当做成功,你现在有没有成功?如果没有,那你将来是不是一定会成功?不好说,收入会变化、行业会动荡、房价会上涨,这一切不可控因素都会让你的成功陷入深深的不可测之中。
当你把成功的定义放在外界,你会使自己陷入一种不可控的焦虑当中,一种得到前恐惧、得到后空虚的生活当中。你的天花板是别人的地板,而你总在向上看,从来没有留意过窗外的风景。
只有当你把成功的定义放在内心,你才能够真正获得可以掌控的幸福,获得那种贯彻始终的幸福生活;你才可以安心地靠在窗边看看风景,然后更快地上楼。
回顾你的生命,那些让你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刻是不是都来自于生命深深的底部?在那些最艰辛的日子里,你默默地坚持;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你的眼睛里闪着理想之光。回顾过去,那些你生命中一无所有的时刻,也是你生命中走得最快的时刻。而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如果你有一个梦想,那就去捍卫它;如果你有一个目标,那就去争取它。当你走在人生之路上时,没有必要去羡慕那些走在高处的人,也没有必要轻视那些走在你后面的人,因为成功不是生命的高度,成功是生命的速度。成功此刻就在你的脚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只要你继续前行,你就是在成功。因为成功不在前方,成功就在当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