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和他的“李宁”公司(02331.HK)正遭遇麻烦。
从12月20日开始至今,近2周的时间内李宁H股股份被大幅减持。其中摩根大通共减持3335.6万股,美国资本集团公司则减持了65.1万股,遭机构疯狂套现近6亿港元。股价本月狂泻20%左右,创下一年来新低。
无独有偶,几个月前李宁本人大展财技在香港资本市场私人收购的另一家上市公司非凡中国(08032.HK)也遭遇麻烦。12月17日该公司公告称,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委员会裁定非凡中国收购李宁公司的股权交易为反收购,这基本意味着李宁本人借壳非凡中国打造体育地产产业的计划告吹。
同样,非凡中国的股价更是坐了一回过山车,从今年3月初的0.1港元多起步,劲升至9月初的0.98港元,到收购被裁定为反收购后,则近日最低跌到0.27港元。
“高不成,低不就。”时富金融集团长期跟踪体育消费品牌的研究员廉波如此形容李宁公司目前的境地。表达类似担忧的不止廉波一人,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和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陈庚也表达了几乎相同的观点。
“从目前内地体育用品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一直以来稳坐国产体育品牌第一把交椅的李宁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2008年阿迪达斯支付6000万~8000万美元取代李宁垄断了几乎所有重要赛事领奖台的中国选手服装,2009年到2012年,这一垄断权则由安踏获得,各大运动品牌都不惜花重金进行品牌推广,如今安踏在内地的知名度与李宁差距越来越小,特步、361度等品牌也在奋起直追。一直处于中高端领域的耐克今年7月也放出消息,要在内地推出低价鞋,进军二三线市场,迎接挑战的不仅仅是李宁,如果耐克成功进入内地二三线市场,所有的国产运动品牌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薛胜文指出。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日在广州周边地区调查发现,已有一些加盟商明确或意向退出李宁专卖店,这些专卖店大多经营不景气。“李宁品牌来自其他品牌的价格压力比较大,不好赚钱。”一位加盟商如此透露。
“产品价格定位是李宁品牌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他们不愿在低端与匹克等品牌在二三线市场上竞争,但高端又比不了耐克和阿迪达斯,在体育品牌的夹缝中生存,经销商也会比较难受。”廉波表示,这导致李宁这几年在增长率上不尽如人意,无论是收入还是净利润都不太好。
陈庚分析:“我觉得李宁公司出现目前的困境有三点原因,其一是外部市场环境恶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终端门店数量快速上升,单店经营效益下滑;其二是传统的品类(衣、帽、鞋)已经相对趋于饱和,而新品类的增长乏力;其三是单品牌发展良好,但其他品牌都没有形成气候。”李宁过去数年依然保持着较快速的发展,但以晋江地区为代表的多个品牌商在过去数年都在进行跨越式发展。因此李宁存在被竞争对手赶超的危险。
不过陈庚也表示:“我个人认为有一个机制是核心原因:李宁公司是职业经理人团队管理,职业经理人团队管理追求稳健;而以晋江地区为代表的运动品牌公司,多数都是所有者负责经营,他们更有发展的魄力。这两种不同的管理机制,势必造成李宁公司的发展较为稳健而相对较慢;晋江地区的运动品牌商的发展更为快速但风险也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