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0月9日,华晨汽车在美国纽约的上市,开启了中国企业在境外红筹上市的先河。如果说1999年以前境外上市完全是国企的天下,那么在此之后民企则成为境外上市的绝对主力。
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境外资本市场哺育了中国的“民企军团”。环视当前中国,那些响当当的民营企业,那些明星型的民营企业家,他们几乎无一不是到境外上市去了。
在民营企业于境外资本市场波澜壮阔的登台表演下,“红筹上市”被演绎得精彩纷呈,而“红筹股”的内涵与外延,也完全迥异于这个词最早被发明之时。
从1999年侨兴环球纳斯达克IPO开始,民企境外上市已经持续十年时间。在这十年时间里,民企的境外上市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1999-2000年,萌芽期。这一时期民营企业境外上市还是弄潮儿,互联网企业的境外上市几乎可以视作是一支独秀,这一阶段以2000年下半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为结束标志。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企业有,侨兴环球、新浪、搜狐、网易、UT斯达康。
2001-2003年,逐步发展期。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中国互联网产业进入了长达三年的低迷期,而一些成熟的传统民企则陆续选择境外上市,这一阶段以2003年底互联网复苏为结束标志。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企业有,创维、比亚迪、国美、金蝶、研祥、物美。
2007-2009年,深入发展期。以“十号文”的颁布为分水岭,民营企业境外上市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不受十号文限制的民企大规模“赶末班车”;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民企境外上市经历高峰之后有所回落。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企业有,汇源、味千拉面、碧桂园、百丽、复星、阿里巴巴、忠旺。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组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推动着中国民营企业境外上市成为波澜壮阔的历史景观?
1999年可称之为国内民营企业的“境外上市元年”。
这年的2月17日,来自于广东惠州的吴瑞林,借着中国通讯市场行业的崛起,带着他经营了7年、已经成为国内最大固定电话生产商的侨兴环球,悄悄登陆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首家境外上市的民营企业。当时,纳斯达克的投资者,夹带着互联网狂热和对中国电信市场高速成长的双重憧憬,在一周之内将侨兴环球的股价从3.1美元急速推高至71美元,增长2190%。
侨兴环球的上市,比后来因登陆纳斯达克而家喻户晓的中国三大门户网站,足足早了一年有余。
作为民营企业红筹上市的首个“吃螃蟹者”,吴瑞林日后回忆道:“1995年,侨兴电话机的产销量已经位居全国第二名,而企业完全依靠自身积累,已经很难再上一个发展层次。所需的资金从何而来?贷款,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或许不是件难事,但对民营企业而言却难于上青天。在国内A股上市,更是不可能,民营企业很难得到上市保荐名额。这些路都走不通,逼得企业要转变思路。我开始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研究国际资本市场上……”
在当时国内民营企业普遍还在靠着原始积累进行滚动式发展的背景下,侨兴环球的境外上市,显得格外前卫。而在此时,日后诸多境外上市的知名民营企业,要么刚刚创业,要么尚未成立:
日后以“网商”号召天下的马云,其创办的阿里巴巴网站才刚刚上线3个月;创造“蒙牛速度”的牛根生,还在“去职伊利高管”的低谷中徘徊;“企鹅帝国”的马化腾则正在捣鼓着一款叫OICQ(QQ的前身)的小众软件;而无锡尚德的施正荣干脆还处于创业的“史前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