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星巴克咖啡馆看见希罗正在零钱罐里翻找什么,用不着吃惊。身为资金规模52亿美元的奥克马克国际基金的投资组合经理,希罗并不是在寻找零钱为自己的泡沫摩卡买单,而是在搜寻20世纪20年代铸造的1美分硬币,其中一些现在已身价成百上千美元。没错,希罗的搜寻招惹了其他人异样的眼光,但对希罗来说,这种做法却再正常不过了,无论是在收藏还是投资方面。
1998年,当投资者纷纷逃离亚洲货币危机过后的新兴市场时,希罗却在这些市场大举买进。而油价飙升时,他又对能源股避之不及。现在热钱潮水般涌入巴西和中国等国家,希罗对这些市场的投资却仅占其投资组合的区区7%。这个49岁的“大男孩”说,一旦某个股市火爆起来,“人们趋之若鹜,我们则退避三舍”。那现在让希罗欢喜的市场是什么呢?答曰:欧洲──最近因债务危机使得投资者竞相出逃的地方。
这种与大多数人背道而行的方法帮助希罗──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威斯康辛州乡下人,在过去十年击败了99%的同业竞争者。过去十年中,希罗的基金回报率达到几乎每年8%,比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欧洲、大洋洲和远东指数(MSCIEAFE)高出7个百分点。立特曼/格列格利资产管理公司(Litman/Gregory)的首席投资长杰瑞米•德古鲁特(JeremyDeGroot)说,“他愿意等着,直到全世界都来关注他的想法”。希罗为这家公司提供咨询。这说明他经常为哪支股票是真正值得投资的问题与其他投资人意见相左。作为一个爱车人,希罗把他购买的股票比喻成宝马3系,而不是极其便宜的南斯拉夫“垃圾”货。奢侈品零售商厉峰集团(Richemont)在他眼里就是宝马,该集团的股票与其他股票相比似乎相当昂贵,但由于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在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布局,其股票的确物有所值。
为了给自己的信念寻找依据,希罗与其工作人员定期出差海外,会见对象不仅包括他们想投资的公司,还包括这些公司的竞争对手、经销商和控股股东。最近,虽然希罗不再称新兴市场存在泡沫,但他认为投资欧洲和日本的蓝筹股是从美国以外国家的经济增长中获利的更好选择。他管理的基金将大约60%的资金投在欧洲市场,尽管该地区发生了债务危机。希罗认为贬值的欧元最终会帮助欧洲经济得到恢复,他也愿意买入那些长期生存能力未受影响公司的股票。他刚刚大举买进了厉峰集团和西班牙国家银行(BancoSantander)的股票。
此外,希罗还继续持有一部分其投资组合中2009年跑赢大盘的股票,因为他觉得发行这些股票的公司很多都已成功提升了自己的竞争力。这一理念也使希罗与传统思维格格不入,但只要他的投资组合可以产生出与部分1美分硬币今日售价相当的增值倍数,他就不会在意。希罗说,“人们是如此习惯填鸭式教育,你不用害怕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