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高官的话常常语带玄机。因此,当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近来谈起亚洲、国际失衡和金融危机时,并没有明确批评中国令人愤慨的货币政策。
他没有必要这么做,因为人人都听懂了弦外之音。中国的“不良”行为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正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唯一的问题是,世界——特别是美国——该如何应对。
和英镑等货币不同,人民币币值不是由供求决定的,而是由中国政府通过在外汇市场上买卖人民币来决定的。对私人投资进出中国市场的能力加以限制就可使得这一政策成为可能。
这一政策并不一定有错,对一个依然穷困、热钱无常流动极易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国家而言尤其如此。事实上,在上世纪90年代未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这种政策帮了中国大忙。然而,关键的问题在于,人民币的目标价是否合理。
直到2001年前后,人们还对此争论不休,因为那时中国的整体贸易状况还没有失衡得这么厉害。然而,从那时起,维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变的政策看起来越来越令人不解。首先,由于美元下滑(尤其是对欧元),中国维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变的做法实际上令人民币兑其他所有货币贬值。同时,中国出口产业的生产能力猛增,再加上事实上的人民币贬值,使得国际市场上中国货物极为廉价。
结果就是中国巨额贸易盈余。如果由供求来决定,人民币本应大幅升值。但是中国政府没有这么做。他们通过用人民币大量收购国外资产来保持人民币处于低位。在这些国外资产中,大部分是美元资产,现在价值约2.1万亿美元。
许多经济学家(包括我自己)认为,中国疯狂收购资产催生了房地产泡沫,为全球金融危机提供了舞台。如今,在美元下滑之际,中国依然坚持维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变,这可能正给世界经济造成更多的伤害。
虽然关于美元下滑已有许多骇人听闻的说法,但美元贬值实际上即恰当又可取。美国需要美元贬值来帮助减少贸易赤字。在危机最严重时,神经紧张的投资者蜂拥购买以为安全的美国国债,如今已开始将资金转移他处,这造成了美元的日益下滑。
但中国一直将人民币钉住美元,这意味着一个拥有巨额贸易盈余、经济快速复苏、货币本应升值的国家实际上正在推动本国货币大幅贬值。
在全球经济由于整体需求不足而仍然低迷不振之际,这种做法带来的坏处尤其大。借助这种疲软货币政策,中国正将本就不足的需求从其它地区吸走,几乎给全球各地的经济增长造成了伤害。顺便说一句,最大的受害者或许就是其它贫穷国家的劳动者。在平常时期,我可能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说中国正偷走其它国家工作的人之一,但如今,这就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