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网站特稿】民间真有预言家存在。2008年10月,我行走在浙江温州,参加一个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庆典。有人对我说:“不出3年,政策肯定要变。”还说:“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肯定要出问题。”
结果,不出一年(2009年6月18日),银监会果然出了政策,《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出台。
“小额贷款公司……出现了盲目发展、市场定位偏差、风险加大等问题。”银监会的官员如是回答“为什么要出台这个新政策”。
不幸言中。按照去年5月出台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经营小额贷款公司得像尤努斯一样,扶持“三农”。可是,没人给他们颁发诺贝尔奖。
现实是,温州乃至全国的企业家们拼命争夺小额贷款公司牌照,为的是将来能变身“银行家”,“先做小额贷款公司,向政府示好也是值得的。”他们说。
《规定》的出台,浇灭了“示好者”的梦想。它赫然规定,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必须是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不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民间实业家为主发起人的小额贷款公司,只能改制,参股村镇银行。民间资本家们依然成不了独当一面的银行家。
民间资本魂断“银行家之桥”。“魂断”者以浙江为众,比如王振滔(奥康集团董事长)、翁荣弟(浪莎控股集团总裁)、南存辉(正泰集团董事长)。民间资本发达的浙江曾是争夺小额贷款最激烈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