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几年时间,我以为张树新已经消失了。在中国这样的商业世界里,每个创业者大概只有一次机会,一旦失手,东山再起的概率低于水平面。
但是,在三年多前,我又听到了张树新的名字,我们坐在一起开始讨论问题。她问我:互联网的出现,对中国社会阶层的衍变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在公共治理的意义上,互联网是一个怎样的变数?数以亿计的网民部落将带来怎样的众生喧哗?而互联网该如何监管?网民又该如何解放?在公共话语权的争夺上,怎样构筑一个理性的平台?网民意见的真实性存在该如何评价?
这是一些我无法回答的问题,甚至有一些我从来没有想过。在过去的几年里,张树新和她的朋友们一直在思考和研究这些课题。离开瀛海威之后,张树新其实并没有离开互联网,甚至,她走得更加深入了。在我所接触到的互联网人士中,她也许不是商业感觉最好的人,但却是思考最深的人。她曾自嘲是“这个行业中犯错误最多的人”,现在她又成了这个行业中思考问题最多的人。这是一个致命的、理性的理想主义者。
她和她的朋友们所思考的这些问题,也许没有任何的商业价值,甚至在我看来,其本身的答案可能也并不存在。但是,它们的确十分重要。在中国,必须有人去这样的思考,它的重要性关乎到我们这个民族的思想高度。二三十年后,当后来的年轻人回望我们这个年代时,他们并不仅仅在乎我们创造了几家市值上百亿元的公司,他们还会带着冷笑清理我们的思想遗产,他们会从流传的文本中来给我们打分。这就好比我们以同样的方式给前辈们打分一样。到那个时候,如果没有张树新等人这样的工作,我们一定会被鄙视。
这是一个很美的中国女人,她有过一次“大败局”,但这并不妨碍她正在经历一场壮丽而厚重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