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传销禁令,2002年传销严打,让处于灰色地带的中国直销经历着水深火热。它们对国家的政策法规保持了相当的尊重。新直销企业在进行政府公关的同时,它们也努力提升自己的公众形象,它们努力走出舆论的阴影重回阳光下:“产品-模式-机会”一度成为直销企业谨慎的选择。
这种选择也许带有更多的法律强制力,直销企业把机会的销售悄悄隐藏起来,着实出于无奈。直销在中国的发展太快,已经越过直销的底线。
1990年1月23日,第一家直销企业——雅芳投资在中国登陆,随后,安利、如新、仙妮蕾德、中山完美等一批直销企业进入。同样,本土直销企业——天狮、福建福龙、新时代集团也应运而生。直销在中国受到前所未有的欢迎,新鲜的销售模式一下子唤醒了人们的经济意识,使他们压抑已久的能量迸发出来,纷纷寻找机会,下海经商,以试身手。到1998年的时候,中国直销企业已达到6000多家。
机会的诱惑形成了庞大的销售网络,给直销行业带来巨变。
这一时期,直销在中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95年安利当年销售1个亿,1998年时已经达到15个亿。而1995年的天狮,企业处于电费都交不起的困境中,采用直销的第二个月销售就突破百万元大关,以后扶摇直上,1997年时已经达到20个亿。
与此同时,非法传销也甚嚣尘上。大量的“老鼠会”、“金字塔”式非法传销组织产生,他们打着直销的旗号,向渴望成功的人们兜售成功的机会,直销生存在这个灰色的地带。1998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一纸禁令封了中国直销业之门。直销几乎成为中国舆论最厌恶的词汇之一。
这也使得安利、雅芳、天狮等直销企业后来对销售队伍的扩大作出限制。2002年传销严打期间,安利甚至对销售队伍进行整肃,一批拉人头的销售员被清理出门。
为了改变直销形象,安利、雅芳、玫琳凯等直销企业开始了强大的政府公关,最终它们为直销赢得了生存的空间,并搭上WTO的顺风车。
另一方面,它们也在努力提升直销的公众形象。中国是安利在全球唯一做广告的国家。安利把握住中国老百姓比较信任媒体的特点,重金聘请伏明霞、田亮等形象健康的代言人,在各省市和中央电视台重金投放广告。奥运会期间,“有健康才有将来,安利纽崔莱”的电视广告频频出现。紧跟安利的是中国本土直销企业天狮集团,以周华健为其代言人的天狮健康快车的广告在央视也是闪亮登场,王府井街头甚至出现了600平米天狮巨大的户外广告。
让直销变成一个温和的词,健康无疑是一个不错的牌。《直销法》的出台也需要一个温和的背景,尽管这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不过,一些情形表明:中国政府在1998年对直销行业的禁止其实加强了直销行业在中国的品牌效应。像安利、雅芳、玫琳凯等企业后来不得不去开一些店铺、做产品广告,这反倒使它们的品牌变成可视的了——从路边的广告牌到店铺,提高了它们在人们眼中的品牌地位,其产品更加合法化,从而提升了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