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向我建议什么,因为你的想象力超脱不了我的思维。”爱迪生对助手说。爱迪生晚年时众叛亲离、整日身陷数不清的专利官司,最终失去了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即今天名震全球的通用电气)。
越是创业者在历尽坎坷,终于成就一番事业时,越往往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以至自负自大,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别人的思维永远超脱不了自己的思想。黄宏生被老臣射下马、郑俊怀被独董掀翻船、万明坚被李东生罢免,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或是内心的强势或是外表的张扬。
越是像万明坚这样强势的经理人,越一定要懂得:功高不能盖主、山高不能遮阳。曾有人和牛根生开玩笑:“当年你的下课,能全怨郑俊怀吗?”肯定不是。在中国这样讲究等级的文化传承里,副手更应该像周恩来或诸葛亮那样,懂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中国道家思想,强调的是:上善若水,以柔克刚。世界上最大的峡谷,恰恰是水冲出来的,而万明坚似的强硬派可能更愿意硬碰硬,更愿意用炸药炸得山崩地裂。其实在企业中,真正的革命机会是很少的,职业经理人的使命大部分只是改良和优化。
因此,在中国做企业必须做好两件事:人情世故(即公司政治);业绩。
如果两样事情有一件没做好,下课就是迟早的;而如果两件事都没有做好,那瞬间跌入地狱就一定近在眼前。
郑俊怀和俞伯伟的斗争,无非是缘于一笔咨询生意。但强硬的郑俊怀,没有以迂回的方式平衡利益关系。郑俊怀的最大问题,可能正是老实人的毛病。他可能很谦虚,但是他有底线,你如果碰了他的底线,他的反弹特别大。他反而不如牛根生那样的人,当面和你对撞,但内心已接受了你。有时,你看着郑俊怀是在听了,但是他可能把你给扔了,这就是郑俊怀内心的固执——他不能容忍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对他的抗击。
许多独断专行的企业家往往与谦虚谨慎的外表大相径庭,他们往往极力排斥那些对公司提出批评意见的人,其结果就是周围只剩下一批明哲保身的庸才,而真正为公司利益着想的人才则会对公司失去信心而离去,最终使决策者陷入信息危机之绝境。君不见,伊利十几年的发展先后有九位副总裁离去,潘刚也一度被架空;万明坚在被经销商高呼万岁之际,很多核心人才却离开了TCL手机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