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再好、再有特色,如果买的人少或难以形成持续性消费,单店也无法持续赢利,也不适合采用连锁专卖,还是老老实实走你的传统分销。
K红枣以“天下第一枣”为文化,开发出七八十个品种,包括红枣片、红枣粉、饮品、酒、休闲食品等,在全国以连锁专卖为模式经营,项目毛利在30%左右,零售价格比同类产品几乎要贵一半。
2006年,笔者受邀为该品牌广东江门代理商门店作诊断:该店选址在医院、大型社区、美食、娱乐休闲配套都比较完善的街道,面积35m2,选址科学,装修考究。月经营成本为3000元,盈亏平衡点为9000元。开业4个月进社区展销,DM单张宣传、赞助社区活动、免费试吃等推广活动都很到位,但销售额就是没有什么起色,维持在5000~7000元/月之间,连续亏损。
分析销售数据和购买行为发现:购买500克以下的袋装红枣和休闲食品作为零食的比例占了60%,购买500克以上红枣作为煲汤“滋补”用的占20%,用于送礼和其他用途的占20%;主流消费群体是年轻一族和小孩,客单价很少超过30元,饮品、酒类、礼品包装类基本没有销量。
诊断的结论是:红枣属于非生活必需的低品牌关注度农副产品,主要当做休闲美食和煲汤滋补调理之用,购买场所主要集中于商场超市;价格因素仍然是第一位的;而红枣作为礼品,饮用红枣饮品和红枣酒缺乏消费习惯,引导普及的成本太高——这是结构性问题;毛利30%太低,细分消费群不足以支撑单店的持续赢利。
因此,笔者建议引进毛利超过50%的蜜蜂产品项目(蜂蜜、花粉、蜂王浆、蜂胶),主推蜂产品,建立稳定顾客群,顺带推荐红枣。经过4个月的经营,月销售额稳定在25000~30000元之间,红枣品类的销量附带提升到8000~12000元之间。
产品品质好,又有特色,也不一定适合走连锁专卖自建设渠道的模式,还得分析品类属性、利润空间、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是否有足够的消费者细分市场作支撑。K红枣品牌最适合的渠道仍然是传统的商场、超市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