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参加了一个叫做“开创蓝海”的高层论坛。与会者众口一词,几乎全都认定中国企业大都处于杀得血红的“红海”领域。这不奇怪,进入2005年以来,中国企业出现“悲惨增长”,增产不增收、赔本赚吆喝的现象很是普遍。除几大垄断性行业外,大部分行业的利润增长都出现增幅下降、亏损企业亏损额大幅上升的现象。
绝大多数人正是据此而预料,中国企业已经进入“红海”。
“红海”的说法盛行还与政府高调宣扬的“创新战略”有关。
政府认定中国已经走过了技术的引进与模仿阶段,必须靠创新才能持续发展。
然而“蓝海”不就是强调差异化吗?但差异化并非万灵药。“蓝海”强调创新,但是学习与模仿及传统产业难道一定与“创新”无缘?
笔者以为:衡量“红海”和“蓝海”最根本的不是产品或产业的差异性乃至技术性能的高低,而是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最终体现为投资回报率。以此来衡量的话,中国企业总体上是不是处于“红海”,非要靠什么“蓝海战略”来突围,还需要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