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就像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既离不开各领域工程师的缜密设计,也离不开各工种技术工人的精准作业。尽管不同群体的劳动方式各不相同,但创造美好生活的目标是一致的,每一个群体的辛勤付出都值得尊敬。
今年3月,由于家里动工,笔者有幸认识了一群勤劳淳朴的建筑工人。在短短两个月时间的时间里,他们每天6点准时开工,中午11点半收工回驻地就餐,下午13点半准时开工,一直干到傍晚18点收工。从拆旧房、清渣土到挖地基、绑钢筋,从起高墙、支盒子到打顶子、抹大墙,原先低矮的平房被拔地而起的二层高楼取代,进展迅速的背后是工人师傅们的辛勤劳动。在与工人师傅相处的两个月中,印象最深的是两件事。
第一件,是每天中午在驻地吃过午饭,他们都会及时返回工地,就地枕着安全帽,和衣小憩一会儿。面对日复一日的重体力劳动,他们从不抱怨,在确保不打搅别人的基础上,养足精神,开工时间一到,他们马上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下午的工作中。
第二件,是一次突发状况。由于负责人和厂家沟通上出现了失误,当天所需的水泥没能按时送到,开工时间由此延后了两个多小时。水泥送到后,工人师傅们立刻投入到了工作当中,直到下午近13点多才把活干完。父亲于心不忍,想带他们到附近的饭店去吃饭,却被他们婉拒了,负责人还一再为自己的失误给父亲赔不是。
所谓“隔行如隔山。”在与他们接触以前,笔者一直以为建筑工人卖的就是力气,其实不然,无论是泥瓦匠还是钢筋工、木工,每一项工作都有每一项工作的标准,作为“门外汉”的我们时常会因为看不懂某到工序而感到困惑,每到此时,他们都会耐心地为我们讲解,直到我们恍然大悟。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很高的学历,但在师傅的手口相传和多年的实践工作中,他们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天气越来越热,汗流浃背是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师傅们的常态,为了不让师傅们能够补充水分,母亲为他们准备了桌椅和茶水,但除了茶水的消耗外,就没见他们在工作期间坐在椅子上休息。为了节省时间,他们都随身带着大水杯,忙完手头的活才得顾上喝口水。
“五一”劳动节到了,母亲采购了十几斤鲜肉和蔬菜送到了工人驻地,尽管每人合不上几块,但大家都很高兴,一个劲儿地道谢。给工人师傅们加个菜,尽管不能让他们立刻恢复损耗的体能,但完全出于对劳动的尊重,因为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为我们创造出了美好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