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星期日,连着几天都是这样的天气,一下子大起了大雨,一下子艳阳高照。可是我们全家偏偏就挑了这样的的天气,来到了场馆,要参观那个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所以,我们强忍着这个忽雨、忽晴的怪天气,只因为我们太想看看这个宝贝了。
我们一路上,经过开车、走路、搭公交,总算来到了原来场馆。我们在柜台租借了解说用的.耳机,开始参观这幅画。
妈妈边听解说,边告诉我:“在宋朝时,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花叫《清明上河图》。这幅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这幅画已经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的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生意的小贩,有留着胡子的道士,有行走江湖的医生,还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物都画在上面了。
画上的街市真热闹。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画上面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绿豆大小。
《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情境。
这是我第一次看这么大的图画,也是第一次看到会动,会发出声音的图画,我发现一幅伟大的图画,要完成真的很辛苦,所以天气不好,我也愿意忍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