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学能否达到既定的目标, 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课程体系的制定。法学教学的课程设置, 在课程体系上要体现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在课程结构上要增加专业课、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比例, 赋予学生根据个性、兴趣及社会需要自由选课的权利; 在课程理念上应体现培养具有法律精神、法律理念与法律思维方式的人才的时代特点。
1. 重视计算机和外语教学。网络的迅速发展使法律信息资源实现了共享。通过网络开设的法学教学和案例分析讨论, 使师生间的交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和运用成为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前提。所以, 法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重视计算机教学, 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在现代社会中, 外语不仅是人类进行知识交流、文化交往和政治经济合作的手段, 也是学生获取一般知识, 从事各种工作的重要条件。因此, 法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重视外语教学,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具有全球观念和国际化宽阔文化视野的人才。
2. 树立法律国际化意识, 突出比较法教学。各国在法律全球化的背景下, 更加关注西方文化中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法制的研究。因此, 法学教育应树立法律国际化意识和比较法研究意识, 加强国际法、比较法研究。在教学过程中, 可采取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增设诸如比较民法、外国民商法、英美法、WTO 规则等相关课程, 在文化分析与综合中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视野的创新型法律人才。
3. 重视与法律密切相关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课程设置。正如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所说的那样:“如果攻读法律的学生对其本国历史都很陌生, 那么他就不可能理解该国法律制度的演变以及该国法律制度机构对周围的历史条件的依赖关系。如果他对世界历史文化不是很了解, 那么他在理解可能对法律产生影响的重大国际事件时便会处于不利地位。如果他不大精通一般政治理论, 不能洞察政府机构及其作用, 那么他在领悟和处理宪法与公法等问题时就会遇到障碍。如果他未接受经济学方面的训练, 那么他就无法认识到法律问题与经济问题的紧密关系,而这种关系在许多法律领域都存在着。如果他没有接受过哲学方面的基础训练, 那么他在解决法理学和法学理论的一般问题时就会感到棘手, 而这些问题往往会对司法和其他法律程序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 法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可通过选修课等形式开设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历史等与社会科学相关的课程, 体现对法律人才人文素质的培养。
4. 重视环境资源法律部门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 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 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而这些问题, 仅仅依靠科学技术本身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需要加强对环境法律的学习和研究, 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道德水平。因此, 面向21 世纪, 法学教育要重视对环境资源保护的国内法及国际条约的课程内容的学习, 在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上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培养能够协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政治、法律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人才。
5. 重视体现人权保护的法律课程。现代社会的法律首要或根本价值在于保障人权、自由,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通过对人权的保护调动人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人的潜智, 使生产力获得解放和发展。因此, 法学教育要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帮助学生树立公平、平等、法治、自由、正义、秩序、效率等现代法律意识, 强化学生的人权保护理念。通过加强对法理学、宪法学、法史学的学习,直接引导学生树立人权民主思想和现代法律意识; 通过对刑法、民法、行政法、国家赔偿法等渗透人权民主思想的法律部门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