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老师,你当年又是怎么学英语的呢,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王萌:我英语学习的过程还是映证了那个公式:success=1%ofinspiration+99%ofperspiration(成功=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坦白的说,语言学习真的没有什么所谓的捷径,可以一蹴而就地速成,要不然我们这些科班出身的人就不必辛辛苦苦熬过四年本科外加三年研究生啦。学英语,勤奋是关键。
王萌:我授课比较强调系统性和及时演练、巩固,因为我认为语言虽然不是完全科学的东西,能够被刻板地公式化或定律化;但是它内部还是会有若干规律可循,应该成为学习者导航的灯塔。当然,只有较为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是不够的,大家一定要多多运用!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熟悉磨合的过程,英语学习绝不可能是平时束之高阁、上课时认真听讲就够的,大家一定要保持和英语的接触度,要尽量营造出一种“沉浸式”的学习氛围。譬如,每天阅读英语时文三千字,做三百字的汉译英(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或段落,散文、短讯、歌词等都可以),朗读适中的英文材料至少一小时(可分两至三次进行,切忌不要选太难的文章,要保证读时能同步理解意思),最好能在读后用英语作简单的复述。
王萌:我最最希望带给学生的是对英语的兴趣,别忘了“Interestisthebestteacher”。我希望英语不仅是各位为考取一张证书而焦头烂额、怨声载道地“havetodo”的事情;我希望和英语的接触能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个自然的组成部分。
听力、阅读应对攻略记者:网站上有很多短期突击对策?你怎么看?对学员考前一个月的复习你有什么好对策?
王萌:网上的大部分对策都是过来人或仍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诸位经验的浓缩,可依个人情况选择借鉴。
特别指出一点,我个人不赞成题海战术,四考核的知识点相对比较有限,如果一味地增大题量,就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反刍、举一反三;而且只是埋头做题、然后对照答案、为正确率极低而捶胸顿足,绝对不会带来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的。关键的环节是各位考生要熟悉考点,在解答问题之前就要先明确它意欲何为,再见机行事。题目不在多而在懂,一定要多动动脑筋。
记者:对学员普遍反映难的听力,王老师有什么好的建议?
王萌: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项研究:对外语学习者来说,假设总的词汇量有一千,那么能够用到阅读、听力、写作和等各个方面的词汇量分别是900、500、300和200.其原因就在于“背的单词”包括两类:主动词汇和认知词汇;前者是大家掌握的高频常规词汇,在听力中能够快速反应出来,而后者就不一定了,在具体的阅读的上下文中可能顺承理解,但在听力这种要求考生即刻反应的体型中,就难免显得力不从心了。
所以,大家需要做的就是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不仅要记住它的拼写形式,更要伴随着正确的读音的输入以及适当的口头造句联系。听力没法速成的,但在背单词的同时,有意识的多做些相关训练,能有效的提高效率。特别是这次新题型,听力题型更多,分值比重更高,诸位考生千万要多多准备!
王萌:关于做笔记,短对话基本上用不到,因为在基本听懂的情况下,考生的短期记忆还是可以坚持到题目公布的时候的;但是,长对话和段落听力就比较麻烦,若只是集中精力听,而不辅以适当的笔记可能就会顾此失彼。做笔记当然不是盲目的或自作主张的记,关键在于根据选项预测题目,也就是需要考生在正式开听之前抓紧点滴时间(比如direction时段)先快速浏览各题选项,确定大概的考试内容,譬如数字、原因、并列项等等。
王萌:阅读理解主要考察四类题目:主旨、细节、推理和词义。考试时对阅读时间的把握很重要,特别是四级中的快速阅读,更是锱铢必较,按照大家的基本阅读速度,不太可能逐字逐句的研究原文,一般建议按以下步骤操作:首先,通读原文的首段、尾段以及中间各段的首尾句,藉此弄懂文章的大意及大概的脉络,即各段之间的关联;其次,快速扫描题目,确认属于四类中的哪种题型;最后,根据不同的类型各个击破,大意题比较容易解决,其余几类则都需要回归到原文中加以核实,那么先前对各段之间脉络的把握就能帮助你快速定位题目的出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