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一反常态,出现大量未曾考过的陌生内容:有剧院包厢(balcony)、Greenhouse公司发展战略,甚至还有盗取养老金(pension)等等让人感觉匪夷所思的话题。这是四部分命题的一个重要变化。
命题者意在考察考生对于陌生信息的感知能力,加大真实生活场景的数量和拟真程度。而这些场景早已摆脱前些年常见的大学校园、酒店、飞机场、公司等等传统套路。命题者在保证一定难度的基础上在求新求变,要突破传统以场景带话题的命题思路,把一些在国外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话题搬到考试里面挑战考生的反应能力。比如剧院,这早已成为西方有教养人士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是一般民众也养成了看各种演出的习惯,比如美国的百老汇。如果你要购票,那么头等票、二层包厢票、普通票等等词汇可以说是呼之欲出。对于中国考生而言,题材是陌生的,可是作为英语学习者而言,这个内容我们仍旧认为没有超出范围。如果考生觉得难度太高,那么恰巧证明我们大学听说教学缺失了重要的一环——对西方人文社会领域基本词汇的讲解。语言不是孤立和外在于文化的,听力尤其是这样。考生们只有把眼光关注在更广阔的英语国家生活当中汲取各类题材才能拿到高分。
尽管题材在不停求新,但是解题的方式还是没有根本的转变。特别是刚才提到的公司发展战略和盗取养老金两套题目,基本符合长文听力的传统特征:所听即所得。四个选项中与听觉印象最一致者即为正确选项。如此说来即使是陌生题材的文章考生只要基本功过硬拿到基本分数还是不成问题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出四六级命题越发成熟,区分度进一步提高,符合水平性——融合国际热点,重在考察细节
今年的四都选择了若干篇与当前国际热点密切相关的文章。四级考到了京都议定书(KyotoProtocol),前几年比较热门的美国前任副总统戈尔拍摄的《让人不安的现实》也出现在短文当中。温室气体排放最近今年一直占据各国媒体的主要版面,戈尔也因为热心环保事业而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这两个热点的结合可以说是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意外在于几乎没有考生认真关注过国际热点议题,没有养成跟踪国际形势的习惯,把英语学习变成了单调枯燥的背单词和读教材,殊不知在教材和课堂之外英语还有其广阔的天地。也正因为大学英语学习意味着学习者必须善于应用英文这个有力的工具开阔视野,故而出现这类文章又可谓是情理之中。
21日下午的六级考试更能说明问题。六级考生的英文应用能力应该达到更高的水平,关注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与四级相比势必更加广泛深刻。在这个大背景下出现像A卷第一篇美元贬值(devalue)对美国政治经济影响的文章可以说是顺理成章。考生必须具备基本的政治经济常识:在次贷危机和对冲基金(hedgefund)的经济大环境下,美元贬值将导致美国出口货物价格相对下降,赴美费用降低,给经济复苏带来机会。很难想象一个平时不善于积累这方面常识(注意这些被考到的内容仅仅只是常识)对外部世界充耳不闻同时英语基础还比较薄弱的同学能够在这样的考试中能够取得好成绩。考生这方面知识的缺乏其实也点出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只重视语言知识灌输,没有帮助学生养成善用语言工具的习惯。
我们认为,今年的四六考试出现上述热点问题不是孤立的个别现象,类似的题材在2004年、2005年还有2006年都出现过。特别是2006年6月试点院校的新仔细阅读还出现了911事件。不过可惜的是很少有老师和同学对此提升到应有的认识高度,忽视了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引导作用。
有变的就会有不变的,就会有保持连贯的。和前几年新题型一样,这次的仔细阅读考试还是把细节题和词意题放在重点考察,推理题和全文主旨题仍旧没有露面。可见把握文章中具体的人、事、观点是多么的重要。四级A卷第58题就考到戈尔在其影片中的观点。这道题要看清楚作者的评论“asifmerelyrecognizingitcouldputusonapathtoasolution”,戈尔认为“似乎只要意识到它(全球变暖)的存在就能让我们找到解决的方法”。戈尔的观点并没有直接被作者所引用而是透过作者的评价显现出来。故应当选择“Itisaproblemthatcanbesolvedonceitisrecognized.”。和前几年保持相同命题思路的还有词意题。命题者把对个别词的考察变为对短语甚至句子的考察,比如四级A卷第62和64题考到的两个短语都是段落的结语。其实这样命题的潜台词是要考生关注两个段落的主要观点——两个句子放的位置很明显就是起到总结概括的作用。这样说来主旨题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但却是被整合到了词意题当中。这样既要求考生留意上下文,又要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和推测能力,把多个考点糅合在一起。可以想见在未来几年当中这种考察方式还将继续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