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教授认为,大家认为自己英语总是无法提高的主要障碍有三:一是词汇量不够;二是不懂句法,语言结构是有导向功能的,它可以给你一个路径,帮助你判断对方下面要说什么;三是文化原因,有时候每个词都听懂了,但还是不明白意思,文化差异也会造成听力隔阂。
专家提醒消费者,参加培训要清楚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是要完成职业目标?还是求学、出国或生活需要?短期培训是集中你最多的时间、精力,系统地学习第二或第三、四语言,然后选择一本与你目标相关的教材,要挑有品牌的,可信度高一点的。培训学校如果以大学作为依托,有师资保证,相对经验丰富。但也有人认为,大学老师授课会相对传统,学生的学习兴致也许可能稍逊已经做出品牌的培训班。另外,对要达到的效果也应该现实一点,不要超过自己的现实水平太多。
上培训班的同时,还主要依靠自身努力。俞敏洪说,一周5小时课,三个月流利英语的可能只有一个,你课下花50个小时拼命。同时,在课余也应扩大英语接触的信息量。比如上网和通过软件学习,看英语电影、听外文广播和阅读英语小说杂志,伴随大量地记忆单词,提高自身英语素养。其实,我们既不必夸大英语培训班的作用,也无法否认它的帮助,“培训班的功能只是我们的一个助推器。”侯毅凌说,“因为教学进程是一步步向前的,它可以推着你往前走,在一定程度上至少能克服人的惰性。”
不要被培训学校渲染的短暂的热情迷惑,同时,如果上了几个培训班自己的水平没提高,也不要自卑,认为是自己不行,没有天赋。英语学习和任何知识的学习一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久的热情与努力。